人體修煉•長生延年

雞蛋的遐想

人在世上,可能有些人不吃肉,卻很少有人不吃雞蛋的。有先天就不吃肉的,有後天有信仰的人不吃肉的,但雞蛋卻成了幾乎所有人的美味佳餚。

人用雞蛋做出各種美味。炒雞蛋、荷包蛋、煮雞蛋、松花蛋、鹹雞蛋等等多種美味,吃飽了肚子,也就不去想更多的事。我從吃雞蛋中想到了一些與吃雞蛋無關、與生命有關的一些事情。

把雞蛋打碎,做炒雞蛋吃,用一、兩分鐘,就炒熟了,時間一長,炒出的雞蛋就會有臭雞糞的味道;煮荷包蛋,用十分鐘左右,才能煮熟;煮雞蛋用的時間在二十分鐘以上;做松花蛋、鹹雞蛋,則需要用松花粉淹泡二十天左右才會熟。

同樣是雞蛋,做的方法不同,為什麼成熟需要的時間卻各異呢?

做炒雞蛋,首先,人要打開蛋殼,打破蛋殼上的膜,雞蛋才能從其中破殼而出;雞蛋外面是蛋清,裏面是蛋黃;把它打碎了炒,就是炒雞蛋,把它整個的煮,就是荷包蛋;打碎的雞蛋炒的時間短,未打碎的煮的時間長,油溫與水溫的差異不大,成熟的時間為什麼卻大相徑庭呢,與蛋清的打碎與否有直接的關係。可見,蛋清有延緩和制約雞蛋成熟的作用。煮熟的雞蛋,吃的時候需要去殼,去殼後,發現裏面還有一層膜,而煮雞蛋比荷包蛋用的時間更長,可見,雞蛋的殼與膜,也有延緩和制約雞蛋成熟的作用。鹹雞蛋和松花蛋,沒有在高溫下做,需要的時間就更長。

從人的食物角度上講,雞蛋的蛋清對蛋黃的成熟有延緩和制約作用;蛋殼和蛋膜對雞蛋的整體成熟有延緩和制約作用。從雞蛋也是一種生命的角度上講,蛋殼、蛋膜、蛋清對雞蛋中的每一層以內的生命構成起保護作用。

從雞蛋的殼、膜想到人的生命構成,人的表皮像不像雞蛋的殼呢?人體內的膜像不像雞蛋殼內的膜呢?雞蛋的蛋清在沒有煮熟前是透明的,煮熟後是白色的。人體內的膜是透明的,氣也是透明的,各臟腑外包的也有一層透明的膜和營衛之氣,煮熟後,又會是什麼顏色呢?人沒有想過,也不敢做人的試驗。不過從人常食用的動物中,希望我們能找到一些答案。人體的表皮、胸腔裏的內膜、臟腑中的膜,是不是對人體也起著一種保護作用呢?相信答案是肯定的。

往小了推,人體的細胞,人體中的原子、質子、中子等等更微小的構成生命的基本粒子是圓形的,和雞蛋的形狀很相似;它們的週邊是不是都有一層殼呢?它們的內部是不是也有一層膜呢?構成它們內部各生命構成的基本粒子的表面,是不是也有一層膜呢?它們的殼和膜是不是也對其內微觀的生命起保護作用呢?這個答案可能多數人就不敢輕易的下結論。

往大了看,地球也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蛋形,地球的表面像不像構成生命精華的雞蛋的蛋黃呢?地球外的大氣層,像不像保護著蛋黃的透明的蛋清呢?地球週邊的臭氧層,像不像保護雞蛋的蛋膜呢?蛋膜以外,是不是也有像雞蛋外面的蛋殼一樣的東西在保護著其中各層生命的殼呢?這個說起來,似乎就有點天方夜談、好高騖遠。

現代最大的天文望遠鏡,看到許多與銀河系一樣龐大的星系,它們的形狀也是卵形的,像煮在水中的荷包蛋一樣的形狀。它們的周圍是不是也有像雞蛋一樣的「蛋清」保護呢?週邊,是不是也有像雞蛋一樣的「蛋膜」保護呢?它們的外面,是不是也有像雞蛋一樣的保護著各自星系生命的看不見的「殼」呢?這個講出來,玄之又玄,好像與人的利益相去甚遠,有點杞人憂天的感覺。那就說點與人有關的感覺吧。

從雞蛋的醃製過程看:鹹雞蛋、松花蛋的醃製過程,是在其週邊放鹽水或者松花粉,讓其與內部的雞蛋的成分發生聯繫。在其生命沒有死亡之前,內部有形的蛋黃,也在與週邊發生著聯繫,通過長期的醃製,蛋清、蛋膜、蛋殼的防線不攻自破,鹽水和松花粉才能進入其中。如果把一個煮熟的雞蛋,外面再放鹽水和松花粉,它們的成分也不會進入裏面。正因為它們是活的生命,才能吸收外面的東西。從這方面講,雞蛋也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

從雞蛋的生命過程講:雞蛋本來是雞蛋,對它們長期的「環境污染」,把它們變成了鹹雞蛋、松花蛋;失去了雞蛋原來的生命,只有雞蛋的形體,沒有了雞蛋的靈魂。人體外長期的「環境污染」、「大氣污染」,會把人變成什麼蛋?對人來說,不只是鹹雞蛋、松花蛋那麼好吃的感受吧?人的外形還是人的形狀,人的靈魂還是原來的靈魂嗎?推而廣之,地球、太陽系、銀河系以至以外的星系受到了它們週邊的污染是不是也變成了「鹹雞蛋」、「松花蛋」般的只有形、沒有靈的生命呢?

從修煉人的角度上想:人頭腦中長期假、醜、惡等不好思想的形成,是不是結果也會像「鹹雞蛋」、「松花蛋」那樣徒有形而沒有名,成為有名無實的另一種可悲的生命殘骸呢?如果人體中的「膜」和「殼」能制約外面不好的思想,人頭腦中長期真、善、忍等好的觀念的形成,是不是結果也會像雞蛋能生出小雞那樣,超脫外形的生命形式,從各種殼中脫穎而出,成就為另一番生命形式呢? @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