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心得

讓人頭疼的「淘氣包」

【大紀元2011年10月22日訊】

我們常說淘氣和頑皮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如果這種淘氣和頑皮已經發展到不分時間、地點、事情,孩子一味任性而為,那就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這種壞習慣也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Devis就是這樣的一個讓人頭疼的淘氣包。

Devis是個10歲的男孩,他的老師喬治先生這樣說他:「不知道為甚麼,他總是特別吵,常常和人打架,甚至撕書、破壞玩具等,你去和他講道理,他轉臉就忘了」。他的父母也說:「你不讓他做甚麼,他偏要去做,你讓他做的事情,他卻不想做。真讓人頭疼。」

Devis的父母曾經和其他的家長討教育兒經驗,有個家長給他一個建議:首先當孩子惹我們生氣時,不要不假思索的一概批評,甚至打罵孩子。他還給出一個切實有效的方法,當孩子淘氣時,他們的情緒是不穩定的,這時家長千萬不能訓斥,可以說:「來,讓我們先安靜一下。」 然後深吸一口氣,再慢慢地將氣吐出來,並示意孩子也這麼做。大家都平定一下情緒。等大人與孩子的情緒都平和了,解決問題才會有效。

Devis的父母按照這個方法實驗了一下,還真的很有效果。同時他們還想出其他的方法避免孩子吵鬧不休,那就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不再在生氣的事情上打轉轉。

他們還接受精神健康專家的建議,直接用行動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比如:看到自己的兒子伸手到別人盤子裡取食物,可以將孩子的手輕輕地拉回到他自己的盤子裡,並說:「這樣好,我喜歡你把手放在應該放的地方。」當我們教育孩子要聽話時,不能只是講道理,我們還應該加以正確的引導,或友善、溫和的制止,而不是粗暴的干涉。比如:我們看到孩子把玩具丟在地上,準備離開時,我們可以用溫和且肯定的語氣對孩子說:「你可以把小貓咪送回家嗎?」 這樣一句話可以省去你許多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