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揚﹕台灣青年人面臨的挑戰與機會

人氣 215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1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楊天儀劍橋市報導)為慶祝中華民國建國百年﹐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於12日假哈佛大學傑佛遜堂舉辦了第34屆年會﹐以「回顧與展望」為主題﹐廣邀各界專業人士﹐回顧歷史﹑展望將來。

下午場主講人之一的游子揚﹐以「台灣青年人面臨的挑戰與機會」為題﹐與觀眾分享了當代台灣青年人在求學﹑就業﹑成家過程中面臨的挑戰與機會。

游子揚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土木工程博士學位﹐現任麻州大學婁爾分校土木與環境工程系的助理教授﹐並在2010年赴日本深造。

游子揚指1985年聯合國定義青年人的年齡為15-24歲﹐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這個界限有所放鬆﹐有些人認為青年人是15-29歲之間的人士。

世界上的人口平均壽命在不斷增加﹐而出生率就在下降﹐社會整體出現老化的趨勢。1995年至2000年的數據顯示﹐全球青年人的數量從10.26億增加至10.66億﹐但在總人口中的比例就從18.1%下降至17.6%﹐而到了2050年時更將下降至13.2%。在2000年﹐85%的青年人生活在發展中國家﹐將來發達國家人口老化加劇後﹐這個比例將繼續增加。將來越來越少的工作年齡人口負擔高齡人口。


游子揚演講中。(攝影:楊天儀/大紀元)

游子揚認為﹐台灣青年人關心的問題主要有三方面﹐教育﹑工作及成家。他指社會經濟政治氣候的改變﹐令台灣青年人的要求及想法發生了變化﹐經濟上從以前擔心「能否找到好工作」發展成現在擔心「能否找到工作」﹔政治上從以往關注「自己的一票能否改變國家」﹐到現在的「投票是否有用」﹔青年人是最大的網上群體﹐以社交網站等媒體融入社會﹔青年人在藝術文化上也越來越勇於展示自己的才華。

教育方面青年人面臨的挑戰是﹐台灣在97年時共有78所大學﹐到了2006年劇增至147所﹐2000年至2010年間﹐擁有高等教育學位的青年人(學士﹑碩士﹑博士)增加了一倍﹐與此同時﹐平均年薪卻在下降。青年人面臨著就業的困境﹐社會似乎容納不了這麼多的高學歷人士。青年人找不到工作時﹐不少人選擇繼續求學﹐而不是調整期待值﹐結果是高學歷人士越來越多。游子揚開玩笑指﹐「博士滿街走﹐碩士多如狗﹐學士無工作﹐只有當扒手」。他指台灣在2002年解除青年人服兵役後才能上大學的規定後﹐越來越多的青年人赴海外就讀﹐出國讀書的年齡有所下降。

就業方面﹐2010年台灣的失業率是5.21%(青年人失業率則為13.28%)。學士的起薪點在2000年時是月薪新台幣2.8萬(美金965)﹐到了2010年卻下降為月薪新台幣2.6萬(美金896)﹐薪水下降加上通貨膨脹增加﹐樓價飛漲﹐青年人要買房成家越來越困難。

成家立室方面﹐台灣首次結婚的年齡﹐1989年時男性為28.8歲﹐女性25.6歲﹔2009年﹐男性為31.6歲﹐女性28.9歲。首次當媽媽的年齡從2000年的26.7歲﹐上升到2010年的29.3歲。

游子揚指台灣青年人還面臨著來自中國大陸及其他國家的挑戰。游子揚呼籲青年人要關心社會大環境出現的危機﹐因為這些與自身都是悉悉相關﹐他舉例能源危機﹑糧食危機﹑氣候危機﹑淨水危機等。

游子揚認為台灣比大陸更接近西方社會的文化﹐更能與國際社會接軌。他指台商在大陸直接投資沒有保障﹐因為大陸政府不認可台灣政府﹐不會將台商放在眼內。他提議台商在歐美等西方社會成立公司後﹐再轉戰大陸﹐以西方的法律來保障自身的利益。

游子揚還與觀眾們分享了自己在海外求學就業的經歷﹐他在結詞中以哲學家巴魯赫•史賓諾莎的名言勉勵大家﹐「因為困難﹐所以值得一試」。◇

相關新聞
專協探討生活中的「巧合」
專協年會向無名英雄致敬
美紐英崙中華專協年會將介紹不平凡的故事
專協年會 李家同應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