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假貨猖獗 中國是主要貨源

警力不足 刑罰不嚴厲 加警有心無力

人氣 14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05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月諦、文芳加拿大多倫多報導)加通社獲得皇家騎警的一項報告稱,加拿大境內有大量假冒產品、盜版DVD和CD,主要用於國內銷售或在線銷售,而這些假冒產品大部分來自中國,加拿大同時也是各種假冒商品的過境國。

據皇家騎警稱,近幾年他們的警力,只能調查一部分假冒產品。而現代技術很容易偽造包括從DVD到癌症藥物的一切物品。 加通社獲得的這份皇家騎警報告同時顯示「不夠重大」地阻止所有犯罪,使得假冒產業成為「有吸引力的犯罪事業」。

假冒製品猖獗 80%來自中國

流入到加拿大的仿製品中,最常見的翻版物品,如音樂、電影、視頻遊戲和軟件,以及服裝、鞋類、太陽眼鏡、帽子、皮帶、手提包和錢包。

2005至2008年,加拿大假冒商品主要來源於中國或從中國過境,加拿大反假冒網絡(CACN)前主席艾薩克(Brian Isaac)告訴大紀元:「在過去的10多年裡,加國80%以上的假冒產品來自中國。加國與中國政府談判過,假冒問題沒有解決,反而變得更猖獗,產品數量越來越多。加國政府應繼續向中國當局施壓,使對方尊重商標法。」

對於假冒產品的猖獗程度,艾薩克表示:「過去假冒產品只限於手錶、錢包等。目前的假冒工業涵蓋了所有產品,比如藥物、手機、汽車零件、滾珠軸承等。假冒的錢包、首飾不光在華人商場裡賣,一些大型連鎖店也出售。很多族裔的人都喜歡買假貨,不光是華人。」

除中國外,美國,印度,泰國和俄羅斯等也有假貨運進加拿大。加拿大反假冒網絡的最新報告稱,美國與歐洲警方繳獲的66%偽劣產品來自中國。

美國海關與邊境巡邏署表示,他們繳獲的偽劣產品主要來自中國大陸。2004至2009年間,「中國製造」占所有假貨的77%。其次是香港,占總數的7%;排第3的是印度,只佔2%。另外,總部位於巴黎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也表示,中國大陸是全球假冒產品工業中的第一大國。

商家求利潤是假貨溫床

經濟衰退和大量充斥的假冒產品,造成了對假冒產品的不斷上升的需要。假冒產品比真品便宜,該報告稱:「在一個資源和財政狀況緊張的情況下,零售商為實現最大利潤,尋求諸如廉價的進品產品作為替代品。」

對於偽劣產品的數量,艾薩克表示:「這些商品都在黑市裡買賣,交易過程幾乎沒有記錄,所以很難統計具體數字。交易額與加國經濟有關係。如果經濟不好,人們的收入減少,就會盡量省錢,更傾向於買便宜的冒牌貨。」

假冒醫藥、電子及其他商品可能會引起健康和安全問題。 2007年,在新不倫瑞克省,因使用從合法零售商購買的、貼有假的「加拿大標準協會」標籤的熔岩燈,造成一個孩子臥室發生火災。 儘管存在安全隱患,該報告稱,「對假冒產品有持續需求。」

艾薩克分析,假冒工業猖獗有3大原因:第一,風險很低,罪犯坐牢的機會很低;第二,法院裁定的罰款比較低,罪犯交罰款後,仍能盈利;第三,成本很低,用最便宜的原料生產,只要求外觀好看,完全不考慮質量、安全、健康保障。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法律教授斯卡薩(Teresa Scassa)稱,製造業向遙遠的國家外包,增加了仿冒產品進入較長的供應鏈的風險。

斯卡薩稱,考慮新的立法時,應區分有組織犯罪和日常的數字下載和文件共享。 她說,「我擔心公民有被掃進制假的風險。」

警方表示,罪犯們通過生產、銷售假冒產品,獲取暴利,並用這些錢來經營販毒活動。

警力不足 打擊不嚴

在加拿大進口假貨不屬於刑事罪行,這意味著加拿大邊境服務署只能做這麼多,加拿大皇家騎警報告稱,「加拿大邊境服務署沒有法律權力指出、捕獲並銷毀假冒商品,它必須依賴於加拿大皇家騎警協助強制執行。」

報告補充,知識產權犯罪是有組織的、能帶來「低風險高利潤」資金、但少有機會被警察瓦解的犯罪。

2005至2008年,加拿大皇家騎警調查了1500宗知識產權詐騙案,但這個數字只是加拿大真正的知識產權的犯罪案中小小的一部分。在該報告編寫時,只有8%的案件被指控。

報告指出,沒有警力「專門致力於」以假冒產品犯罪的調查,這些犯罪活動將「繼續威脅我們社區的健康和安全」。

皇家騎警在三年期間,查獲了零售價值高達8100萬元的假冒產品,耗費了大量寶貴的倉庫空間。「由於缺乏儲存空間,加拿大皇家騎警正在採取使用公共存儲設施,這給(聯邦執法組)的財政資源造成很大壓力。」

艾薩克表示,阻止假冒氾濫的最好方式是從海關切斷貨源。假冒產品一旦順利通過海關,就很難再跟蹤、調查。聯邦政府應加大執法力度,急需更新《憲法》、《商標法》及《海關法》。目前的漏洞是,海關人員發現假冒產品後,沒權利繳獲,須依賴皇家騎警,使執法過程更長、更花錢。

相關新聞
美專家:中國假貨問題很難改變
陳破空:假貨,另類「中國威脅」
探究中國假貨氾濫背後的原因
憂慮中國假貨 加被促加強立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