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國假貨氾濫背後的原因

人氣 17
標籤:

【大紀元6月23日訊】(亞洲時報 Bright B Simons撰文)中國人就連恐龍化石也能造假。事實上,中國每天有不少偽造的化石賣給西方國家,並在後者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中展出。造假工藝如此高超,就連行內的頂級專家也無法分辯出它們是贋品。

中國的造假風潮,已處在完全失控的邊緣;當然,前提是如果它還沒有掙脫韁繩的話。

有人笑著說,假恐龍化石給沉悶的考古學增添了幾分趣味。但眾所周知,中國的造假大師們並不僅僅對侏羅紀的化石感興趣;2001年,假藥就奪去了至少20萬中國人的性命。

事實上,造假大師們根本沒有什麼品位,因為任何產品都可以是他們造假的題材。美國認為,西方國家80%的假貨,都能與中國廣東等地的造假大師扯上關係。

這些造假大師的技藝何以如此爐火純青?中國政府多次打假,為何反而導致他們的觸角越伸越長?

當然,我們不能把以上問題的答案,都簡單歸結為根深蒂固的有組織犯罪文化。這讓人想到了一個常被提及的問題:為何意大利黑手黨的生命力這麼強呢?社會學家認為,透過家族網絡而建立起來的“另類道德體系”與“犯罪文化”,是重要誘因。因此,中國的造假風潮,歸根到底也許是個“文化病理學”的例子。

一些學者對造假現象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把它與中國當下的一些社會習氣聯繫在一起,如考試作弊成風、“假教授”層出不窮、公共道德日益敗壞、及國民(特別是年輕人)對法制與社會秩序越來越麻木等。不過他們也認為,所有這些都並非中國特有的現象,只是其在當今中國社會的發展,的確令人觸目驚心。

但誰說得準呢?如果說年輕人對社會的麻木程度、公眾誠信程度、對貪污腐敗文化的態度等,可以拿來比較不同的社會,這些都會流於主觀標準而沒有客觀印證。然而,若要尋找促成中國造假現象的客觀因素,就應該朝著證據的方向努力。

之前,筆者曾進行過一次非科學性的調查,發現跨國公司突然或大規模將生產基地轉移到中國之舉,與隨後發生產品大量召回之間,似乎存在著某種聯繫。當對整個東亞進行分析時,這種關係變得不那麼明顯了。

不過,撥開這些迷霧後,我們仍可發現一些聯繫。自從索尼將大部分的生產線從日本轉移至中國、並擴大了江蘇工廠後,厄運就接踵而至,索尼連續召回了多款產品。松下的命運,也是如此。

2005年,佳能決定將生產中心從日本轉移至江蘇,並中斷了與意大利Olivetti SpA的長期合作關係。第二年,它不得不從市場上召回了14萬台複印機,實屬史前無例。

2004年,南韓的LG在中國大舉擴張液晶屏生產工廠;去年,它大規模召回了上萬台平板電視。

2001年,手機生產商摩托羅拉將生產線搬到了天津;第二年,它便發佈了召回數百萬台產品的壞消息。

2004年,全球可編程解決方案的佼佼者賽靈思(Xilinx),打算將供應鏈的中心環節從台灣轉移至中國大陸,甚至期望能在那裏建立一座製造工廠。但該公司最後在2006年打消了這念頭,因為它在放棄IBM部件而轉用“中國製造”部件後,竟要大批召回可編程芯片Spartan 3。

需要再次提醒的是,本人的這個調查不具任何科學性。任何一個業餘社會學家都會承認,找到一個因果聯繫,跟清理國王奧革阿斯(Aegean)養了3,000 頭牛的牛棚一樣困難。不過,這份調查倒是認真考察了上述公司在生產線遷往中國前後的召回事件,並發現開始在中國製造後召回事件大大增加。

這與中國的造假活動又有什麼關係呢?應該有不少的,不過兩者之間的聯繫非常隱蔽。上述調查予人的一大感覺是,這些企業決定轉至中國生產之前,並未進行慎重的考慮;產品召回,是相關工廠水平不達標所造成的;它們也不得不重新調整指揮與控制結構,以適應全球供應鏈的新變化。

從這一點上看,中國已成為供應鏈上的一個斷點,還持續地影響著其它環節。太多跨國企業一下子湧向中國市場,便造成了目前這種現象。

如此分析,當然是沒有多大說服力的。跨國企業湧向中國,對全球經濟帶來了多重影響,不僅限於前面提到的製造業供應鏈。

首先,從小處說。西方企業之所以紛紛搶攤中國,完全是受到了眾多廉價、熟練勞動力的吸引。在人均GDP只相當於一個拉美國家的中國,這些跨國企業的生產能力,甚至能達到全球製造業總產出的一半。當然,同樣因為廉價勞動力,有組織犯罪網絡也得以在全球各地迅速鋪開。

第二,隨著生產活動轉向中國、以及中國技術資本的大量聚集,技術資本的回報率自然而然就會下降。即便市場推廣、法律、金融、風險管理及設計等流程,依然在西方進行,或它們的調整步伐遠不如技術領域迅速,這種情況依然會發生。這些流程,給投資活動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回報。中國的企業家也希望從技術投資領域省出精力,以獲得高回報。

由於沒有品牌保護和知識產權方面的投入,有組織犯罪網絡能給熟練工人更多工資,以吸引更多的技術資源,與西方製造商相抗衡,因此假貨的技術含量也在不斷提高。同時,隨著技術投資的回報降低(證據是為西方跨國企業代加工的利潤減少了),中國企業將集中精力在代表了技術與相關流程的成品上。

在外國技術資本繼續統領著中國經濟時,企業家若仍做著發展自主品牌的白日夢,可謂是極其幼稚了。面對此種競爭,中國企業家們只好與犯罪集團聯手,仿冒既有品牌,以降低風險。

在技術之外的其它資本,對品牌質量也會帶來衝擊,就像假貨的效果一樣。隨著西方的技術遷入,中國已將製造高附加值產品定為目標,並相信會帶來高收入職位。不過,中國企業與它們犯罪盟友們日前仍樂於製造假貨。

在全球化大生產的背景下,與其將假貨氾濫視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觀察家們不如多多關注,不同形式的資本回報率有著多大的差別吧!出現這種現象的國家,也不過是整個全球化生產經濟的一個微觀世界而已。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教師在華離奇死亡 死因被造假
杭州市委書記於輝達袒護造假 舉報者服刑
華盛頓郵報:中國進口食品多含有害物質
中國食、藥品造假引日本媒體關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