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喜劇的憂傷》演出火爆 創了記錄

人氣 12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8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尚天綜合報導)自7月21日開始上演的話劇《喜劇的憂傷》,經過18場的演出,昨天在觀眾長久的掌聲中降下帷幕。演員編劇等登台致謝,許多觀眾爭相拍下這珍貴的一幕。該劇演出前10天,18場、16200張、面值近350萬元的票全部售罄,票房刷新了北京人藝60年的歷史記錄。許多著名演藝界人士到場捧場。《喜劇的憂傷》創造了北京話劇界近20年來的一個奇蹟。

大家都說優秀劇本是一台戲成功的一半,話劇《喜劇的憂傷》確實如此。她是北京人藝青年導演徐昂改編自日本三谷幸喜的著名舞台劇《笑之大學》。《笑之大學》劇情是通過2個人7天的微妙的週旋,正氣不斷上升,最終衝破藩籬,最後達到圓滿的結果。有人分析該劇暗喻好的藝術具有創造美麗新世界的力量。

該劇曾在英國、俄羅斯、韓國等世界各地上演,引起很大反響。英國《泰晤士報》劇評稱該劇為「當今世界上最高級的喜劇」。

導演徐昂將劇本做了本土化的處理,將故事移植到上世紀40年代抗戰時期的重慶。一個肩負整個劇團生存壓力的編劇,鍥而不捨的與戲劇審查官交鋒。

這僅有2人的對手劇,表演難度很大,陳道明在劇中扮演國民黨政府文化機構中戲劇審查科的審查官,從前線負傷歸來,他專橫跋扈,厭惡戲劇,雞蛋裡挑骨頭。為了增加喜劇效果,陳專門定做了一個眼罩,飾演了一個「睜一個眼,閉一個眼」的獨眼龍。何冰飾演為了讓劇本能順利通過審查而不得已委曲求全,卑躬屈膝中又玩弄著一些小聰明的編劇。他們在七天審查期內發生的糾結故事,被二人演繹的戲劇衝突幽默詼諧,生動感人。二人珠聯璧合,相得益彰的表演將兩個性格迥異,反差極大的人物刻畫的惟妙惟肖,無可挑剔。觀眾不僅沒有因只有兩個男人的一台戲而有絲毫單調之感,反而在不斷的爆笑聲中還夾雜著一絲苦澀,耐人尋味的思索。

只有2個人的戲,連演18場,無疑是接近體能、心理極限的演出。有時謝幕後,兩人誰也不想再多說一句話,何冰問「道哥,你還想說話嗎?」陳道明半閉著眼答:「我回家都沒話了。」

這是陳道明闊別話劇舞台30年後再展風采。陳道明第一天在人藝亮相時說:「演話劇是圓我30年來的一個夢,這次是我向我的職業致敬,所以我子兒不要,這次是一個報恩,向我的老家天津人藝,向我的學府中央戲劇學院,以及我的『煉獄』北京人藝致敬,何須報酬?」

此後的排練按照陳道明的意見,採取了全封閉式,誰也不讓看。第一次為媒體開放,是陳下令記者「收機器」之後才演了一幕,之後他還謙虛地徵求意見,從後來的演出效果來看,陳道明確實根據媒體對他「用力過度」的意見進行了調整。

人藝歷來排戲的前幾天是以閒聊的形式相互瞭解。陳道明顯然對這種方式不適應,別人都在坐著聊天,他卻從早到晚一直站著排戲。足見他認真的態度。他排練時會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別無過多的表現。在演出時也只強調「不許拍照」,此外沒有提出非分的要求,他的演出分文不取,卻給人藝增添了巨大的收益和光彩。

《喜劇的憂傷》的成功在於有個好劇本、在於擔綱的2位演員的深厚的功底和全力以赴的努力,更在於觀眾從中看到了自己追求的東西,這給了他們希望,這希望又激起了他們的信心和興趣。正如《讓子彈飛》引起的轟動一樣,這或許是藝術界保持常青的根本和方向,藝術要想引起觀眾的共鳴,必須有打動人心和能經得起反覆回味的內容。

相關新聞
陳道明演《喜劇的憂傷》 自稱心裏沒底
陳道明《喜劇的憂傷》 馮小剛觀後情緒失控
張玉嬿實境秀反差大 楊子儀讚:帶仙氣又接地氣
挺「金馬」前進坎城 5部台片影人齊聚造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