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本新書 兩張路線圖 民主中國何去何從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5月23日訊】(美國之音記者: 黎堡香港報導) 中國最終走向民主是眾多人的心願和努力的目標,但是如何達至這個目標卻是學者們爭論不休的話題。最近,兩位有影響力的學者在香港出書,指出了他們相信會通往同一個終極目標的兩條相當不同的路徑。

王立軍事件、薄熙來事件餘震未了,中共十八大召開在即,新一代領導班子即將登場。這些突發事件和領導層換屆出現在同一時期,激勵了一代有識之士試圖破解中國成功通往民主憲政的路線圖。

張博樹是一位老牌的憲政學者,21年前在體制內最頂級的學術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拿了哲學博士學位,在裡面一幹就是20年的理論研究。2010年,體制內再也容納不下他的獨立主張,他被趕出了社科院。

不過,張博樹一直沒有停止寫稿、出書,不斷地探究中國憲政改革的道路。他的新書《中國憲政改革可行性研究報告》剛剛由香港晨鐘書局出版、田園書屋發行。這是張博樹迄今為止就這個話題發表的最完整的一套研究報告。

*張博樹:漸進性和平轉型風險較小*

正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做訪問學者的張博樹對美國之音說,終結中國共產黨的一黨專制是解決中國所有社會和政治頑症的關鍵,但實現民主憲政制度不必是一個快速、劇變的突發轉型過程。一個體制內應外合的、漸進性的和平轉型會更容易被接受,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

張博樹說:“我的基本觀點是強調體制內外要合作,民間要加大壓力,促使中國共產黨黨內發生分化,這樣一步一步地實現中國的憲政轉型。通過不斷地創造條件,不斷地推進這個過程,最終達到一個解除現有政治體制和政治結構、建設一個新的憲政制度的目標。這是一個和平轉型的方式。我認為這種方式對中國的老百姓影響比較小,轉型可能承擔的風險比較小。”

*新書提供路線圖*

張博樹還在這本新書中給出了實現和平轉型的路線圖。他說,這對中國民眾的努力具有實踐意義。

張博樹說:“作為和平轉型來講,我們第一步怎麼走,第二步怎麼走,第三步怎麼走,我那裏面有一個非常詳細的討論。首先在主報告裡面已經有一個很詳細的討論,5年前2007年最初在互聯網發表了。這次這個全本,因為加上了後邊的10個分報告,進一步補充了當時在主報告裡面表述的觀點。”

不少學者對張博樹主張的漸進式的和平轉型持懷疑態度,認為中共不會自動放棄政權,中國需要中東式的快速變革才能達至民主憲政制度。

早於1989年拿到北京大學法學學位的王天成既是一位憲政學者,又是一位實踐家。他曾因為參與創建中國自由民主黨,被當局監禁5年之久。

*王天成:快速轉型動盪更小 但不必暴力*

現在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院繼續攻讀學位的王天成說,快速轉型的社會成本比漸進式轉型會更小。

王天成說:“我研究了幾十個國家民主轉型的案例,我發現,你轉型的速度越慢,你這個國家發生動盪的可能性就越大,並且分裂的可能性也越大。反而,你快速轉,比較快地舉行全國大選,你政府的合法性就建立了,政府也會獲得更高的支持和權威,能夠進行重大的改革。”

王天成說,中國的快速轉型不必是中東式的所謂“非常序性快速轉型”,它也可以是波蘭、台灣式的所謂“常序性快速轉型”。

王天成說:“常序性指的是政府的權力秩序沒有被打亂。這裡面有兩種情況。一是,在台上很長時間的獨裁者後來選擇轉型,改變了過去的做法。另外一種常序性轉型是指新上台的人開始改革。”

在香港晨鐘書局出版的新書《大轉型-中國民主化戰略研究框架》中,王天成也給出了他認為適合中國的常序性快速轉型的路線圖和具體措施,這些措施不包括暴力抗爭。他說,目前中國各地有許多非暴力抗爭的範例,但這些抗爭都是自發性、沒有策略的行動,對推動中國的憲政轉型功效不大。

兩位學者都表示,個人觀點可以不同, 但是一個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氛圍對中國公民瞭解國家民主憲政轉型的選項和路線圖至關重要。

目前這兩本書都不能在中國大陸出版發行,不過書中的一些重要章節早前已經在互聯網上發表。

相關新聞
中共大搞特務治國 黑手伸向海外
駐太平洋近九年後 「里根號」離開日本母港
北京發超長期國債 分析:中共沒打算還本
中國消費失動力 產能過剩 經濟不平衡加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