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龍競渡代代傳 豐富趣味傳統老

人氣 50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6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謝月琴台灣宜蘭報導)台灣宜蘭礁溪鄉二龍競渡與一般龍舟競賽有諸多不同,略述如下:

1.起源:一說瘟疫,一說超渡亡魂,跟屈原沒關係的端午盛事。

2.龍舟:
船首並沒有龍頭的造型,船身較長(10公尺)也較寬(2.7公尺),用太平山的檜木所做,已經將近50年了,是以前的駁船所改造的。但在船頭位置畫有一對麒麟,兩側各有凸起的黑白雙眼,船身兩側則分別繪製一條栩栩如生的金龍;上庄淇武蘭的龍身以綠色為主,下庄洲仔尾則主要是藍色。另外,淇武蘭使用綠槳,洲仔尾則持紅槳,每支槳上都繪有太極圖樣,在水中具有避邪效用。這些都是兩百多年沒變過的老傳統。

淇武蘭龍舟下水後的身影。(攝影:謝月琴/大紀元)

淇武蘭的綠槳與洲仔尾的紅槳並列。(攝影:謝月琴/大紀元)

3.競渡方式:
採跪姿(速度較快但較累),打赤膊,不設裁判或記分員,輸贏由旁觀的觀眾或參賽者定奪,無固定的起點與終點,雙方全憑經驗與默契,賽事會在敲鑼後開始。此外「尚尾扒」(尾舵舵手),亦是二龍競渡獨到之處。當舵手操槳加入戰局,以加速前進,現場觀眾掌聲如雷,將二龍競渡帶入高潮。若有一方不服輸,即可重頭開始比賽,直到甘願輸贏為止,有時賽事還會持續一個星期。

4.循古禮、歷史悠久,從1798到現在已經傳承214年了。籌備久,約需半年。有馬虎不得的祭典科儀。賽前需看時辰,到各鄰去獻紙頭,互相邀約比賽。二龍競渡是二龍村的大代誌,年度盛事。這個習俗已經相傳二百多年,是台灣最具有鄉土文化之民俗活動。

二龍村村長林義成表示:二龍競渡活動要順利完成,需半年前就開始籌備。如藤條、尾索都得去山上砍,整理龍舟器具,若有損壞就要修補或補足,請彩繪師彩繪龍舟及划槳,辦理祭典,全民壯丁、耆老、小孩將龍舟從龍舟厝移到賽龍舟場地。

龍舟材料為太平山的檜木,長度都沒接,是整塊木頭所做,這兩艘淇武蘭的龍舟從53年到現在,已將近50年了,若以目前的造價,一艘龍舟要上千萬了。

已彩繪完的洲仔尾的龍舟。(攝影:謝月琴/大紀元)

對於源由,相傳當時有瘟疫,大家都不願它來,這邊潑過去,那邊又潑過來,誰也不想要,就這樣潑過來潑過去,演變成現在的淇武蘭與洲仔尾相互競技。又村民傍河為生,有時小孩溺水或有不幸發生,就逐漸演變成超渡亡魂,祭拜「老大公」(即俗稱的好兄弟)的習俗了。競渡的「渡」,即是超渡之意,並祈求風調雨順。

傳統都是打赤膊,若穿著衣服都為訓練、表演賽或友誼賽。二龍村分為上二龍(淇武蘭),1至9鄰;下二龍(洲仔尾),10至16鄰。村民依二龍河為生,二龍河後來改為得子口溪。端午節那天,要一鄰一鄰去獻紙頭,家家戶戶則準備祭拜老大公。龍舟下水要看時辰,平時不下水的。

比賽會持續多久很難講,有時一星期也在比。若大家不服輸,就明天再來比。一條船有22個人,其中包括舵手與奪標手各一人,奪標手同時也是敲鑼者,他得依經驗判斷,要不要讓比賽開始,是否要前進。尾舵舵手的槳較長,是控制方向或加速前進用。

龍舟彩繪師劉文燦十分感慨:傳統藝術面臨同樣的困境-後繼無人,很悲哀。這種彩繪,與畫廟宇相仿,做廟宇的都會,目前宜蘭縣差不多剩十個人左右。我當年16歲就拜師學藝,需簽合約,學了3年4個月,而今已經六十歲了,但我兒子不想學,也沒年輕人想學,再過幾年怕要失傳了。

約莫一個月前就要開始彩繪,除了龍舟外、還有很多槳,要用不怕水的油性漆,廟宇在外面風吹日曬,大概可撐20年。這傳統藝術因常常在畫,如門神、龍鳳、雲彩…就很順手,都在腦袋裡,若沒看過的就要參考著畫。

淇武蘭以綠色為其基本調,洲子尾以藍色為基本調,他們誰也不想跟別人一樣。平時大家感情蠻好的,就唯有在划龍舟期間,誰也不讓誰,相互較勁。

淇武蘭龍舟厝管理人賴峰育多年來致力於二龍競渡的復原,之後有許多研究生來做田野調查。對於這項台灣珍貴的民俗文化資產能得到學術研究單位的注意,感到很欣慰。

淇武蘭龍舟厝之門聯。(攝影:謝月琴/大紀元)

宜蘭文史學家莊文生表示:淇武蘭的武蘭來自噶瑪蘭語,意為二龍河彎蜒的樣子。這裡是噶瑪蘭族安家落戶的地方,早期這裡有很多的小煙斗,可看出其生活自在,並能與水域結合。這「競渡」二字意味著其宗教儀式非常慎重。二龍競渡為台灣十大觀光文化活動,當之無愧。

此外,2011年加上攝影比賽及影像記錄,還有辦桌,也更増其豐富性。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如果沒有人解說,還真是看不懂。但看懂了,就覺得饒富趣味。2012年,在礁溪鄉公所的帶動下,讓二龍村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全都動了起來,精采可期。除了攝影比賽,6月13日辦點睛祭典、扛龍舟下水,6月22日下午考試院將主持學術研討,6月23日端午當天,除有陸上祭儀、扛龍船落水、水上祭儀,用在地食材且讓人食指大動的二龍風味餐外,更有最吸睛的二龍競渡。有興趣大家一起來逗熱鬧。

玉田國小的小朋友參與推龍舟。(攝影:謝月琴/大紀元)

龍舟即將下水。(攝影:謝月琴/大紀元)

(責任編輯:陳玟琦)

相關新聞
龍舟大賽  礁溪二龍競渡搶先看
二龍競渡復古 揪尾索再現
宜蘭二龍競渡揪尾索 消失20多年再重現
宜蘭礁溪二龍競渡 上演浪漫求婚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