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奧運改變了日韓 但沒改變中國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8月04日訊】8月3日《紐約時報》發表了題爲《奧運留給中國什麽?》的署名文章稱,奧運會確實促成了中國的兩個近鄰——日本與韓國的政治變革,中國人也期望北京奧運會能帶來經濟、政治和文化上的新氣象。但事實表明,這些期望的改變並沒有如願到來。

王強以四年前,身體已經發福、略顯笨拙的李寧通過點燃奧運火炬是使其名下的體育服裝製造商李寧公司獲得巨大的全球知名度為例指出,四年後,事實並沒有當初設想的那麼樂觀。過去兩年,李寧公司雖然大力重塑品牌,並先後涉及多項重大改革,但均不理想,不但失去了高端消費者,也失去了低端消費者。最近媒體傳聞李寧西班牙公司破產。

該文認為,李寧公司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在更深層的改革層面上,中國反而進入停滯期。希冀一次體育盛會來改變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並不現實。

奧運會後日韓兩國發生深刻變化

在亞洲,中國的兩個緊鄰日本和韓國就都因為舉辦奧運會而發生了深刻改變,直到今天,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和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仍被認為是奧運會歷史上成功的典範。

報導說,兩屆奧運會都帶來了舉辦國長時期的經濟增長。東京奧運會後,日本出現了57個月的經濟持續增長,東京奧運會後第四年,日本的國民經濟總產值超過西德,成為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漢城奧運會也帶來了韓國的經濟景氣,比如,奧運會後,韓國股市連漲三年。韓國從一個一度被世界遺忘的國家開始發力,轉型為一個現代化國家。

而且,奧運會極大提升了兩國的製造業能力,催生了一批真正意義上的跨國製造企業,日本的松下、三洋、精工和韓國的三星等品牌開始被國際市場接受。

奧運會的積極影響還在於它徹底使日本國民擺脫了戰後的灰色心態。而正是通過漢城奧運會,韓國開始走向一個真正意義的現代民主國家。

北京奧運會後中國經濟倒退

北京奧運會後,官方媒體極力渲染北京奧運會的成功以及奧運會對中國的諸多正面影響。

但是,北京奧運會後,中國股市疲態不堪,房價呈現出不正常的高漲,日益明顯的通脹和貧富差距拉令公眾抱怨不已。

四年後,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投資、內需和出口)已經失去了曾經的魔力,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速在近12個季度後首次跌破8%,令國際矚目。

學者:奧運會能夠改變中國當然過於天真

當時,國內外前所未有地關注北京奧運會是否能影響到中國的政治變革。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奧運會前會見各國記者時也表示奧運會之後中國會繼續進行包括政治改革在內的全方位的改革。

報導認為,奧運會確實促成了中國兩個近鄰的政治變革。奧運會也為中國進一步的改革提供了一次機會。但是,「很難想像,像奧運會這樣一次國際盛會就能立即促使中國這個巨型國家發生激進的政治變化和民主化。」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在北京奧運會結束不久專門撰文說,認為奧運會能夠改變中國當然過於天真。

公權力依然處於未受制約的狀態 社會矛盾重重

最近幾年,圍繞政府的透明和開放以及更為深刻的政治變革並未有所進步,公權力依然處於未受制約的狀態,社會矛盾重重。

事實是,在過去的四年裡,中國社會職聚的矛盾和對政府的怨氣非但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由征地強拆、環境污染等導致的各種群體性衝突事件頻發.

而北京7月21日由一場特大暴雨引發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暴露出這個為舉辦奧運會而重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的首都,其排水設施卻依然那麼脆弱不堪;政府在預警應對,信息公開方面仍然裹足未前。

北京「7·21」特大暴雨後的一個星期,奧運會的聖火便在倫敦升起,對中國人來說,四年前的熱情和憧憬幾近淡忘。

(責任編輯:郗古韻)

相關新聞
京奧鳥巢「冷清如鬼城」奢華之後的窘迫
陸奧運成績  美媒不看好
史上耗資最大的北京奧運  場館賽後野草競生
【楊寧】:中國人的確沒有資格嘲笑倫敦奧運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