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教育

報告﹕教育投資 中印追趕美國競爭力

【大紀元2012年09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田清綜合編譯) 美國進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 近日公布了一份報告,這份「真正重要的競賽:比較美國、中國和印度在下一代勞動力上的投資」的調查結果顯示,美國在教育上的投資正被中國和印度急起直追,未來值得關注。

該報告估計,「到2030年,中國將有2億名大學畢業生,超過美國的總勞動力」,此外,到2020年,95%的中國青年受過9年義務教育,相當於1.65億名學生,高於美國的勞動人口。「到2017年,印度將有2000萬人是高中畢業,是美國的5倍。」

報告也說,2000至2008年間,中國有114萬人畢業於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等科系;美國則是49萬6,000人。

下一代中心(Center for the Next Generation)的兒童和家庭計劃主任奧利瑞(Ann O’Lear)表示,美國在教育上的人均支出還是高於印度或中國,不過仍然必須關注。

多數印度和中國的高中畢業生會繼續上大學,不過美國只有將近50%的比例。中印的許多大學生是取得科學、技術、工程或數學學位。

奧利瑞認為,要與這些來自中國、印度和其他國家的專業技術畢業生競爭,美國必須在師資培訓上進行投資,並提供高中生工作體驗和實習經驗的機會。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曼昆(Gregory Mankiw)就曾經指出,在美國這些先進國家,人力資本的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正面效果是實物投資的3倍。而兒童早期發展和學習的教育投資又特別重要。諾貝爾經濟學家赫克曼(James Heckman)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對育嬰和兒童早期教育計劃的投資報酬最終會高於任何的金融資產投資。

這份報告把中國和印度的孩子視為對美國競爭力的威脅,聽起來似乎有悖常理。畢竟,美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美國對教育的投資更高,提供更多高質量的醫療,而且貧富不均遠不如這些亞洲強權嚴重。

不過,最近幾年美國的領先幅度開始停滯,甚至在2007-2009年經濟蕭條之前就已經出現,而且教育程度和成就差距與收入和種族之間的關係變得更根深蒂固。

當然,中國也面臨巨大的挑戰,包括日益嚴重的貧富不均和低劣的教育質量,以及農村和民工人口的就學問題。

(責任編輯﹕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