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海潮起潮落 誰能穩渡從容

訪瑞銀財富管理資深副總裁林日昇博士 

人氣 240
標籤: ,

【大紀元2013年01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朱江洛杉磯報道)五年前始的金融風暴,曾令多少華爾街豪門灰飛煙滅,又使多少銀海弄潮兒名消氣短。在由蕭條轉復甦的時日裡,撫今追昔,可有智者指點迷津,以免重蹈覆轍,兼開財富之門?

林日昇曾任職世界五大銀行主管,其中包括多倫多道明銀行、美商信孚銀行、德意志銀行、花旗銀行以及他如今所在的瑞士銀行。親身經歷1990年後 到 2007年的兩次美國經濟蕭條,也親身經歷知名世界大銀行的浮沉興衰,我們不妨聽聽林日昇博士怎麼說。

打工兼讀書  四年學成四專業
林日昇從小愛讀書,6歲就跑路45分鐘去圖書館找書看,還是三四年級的學童時,他已經讀完了《飄》等名著。香港中學會考時,入全 香港前50名,其中中國文學和歷史第一。

幸運得到紐約羅奇斯特大學的全額獎學金後,林日昇負笈留美。留學雖有全額獎學金, 但林日昇的生活費并沒有著落,他找到了清潔下水道的一份工掙生活費。他說:「後來什麼工都做過,也洗過大學醫院的廁所」。

大學兩年後因為成績優 秀,他申請將大學獎學金轉入研究生學費,得到 許可,在高強度的學習和半工半讀的四年內,林日昇讀完了學士和碩士兩個學位和四專業。 學士專業是經?濟和統計,MBA工商管理 碩士專業是財務和會計。

那四年同導師朝夕相處學習做項目,深層體認西方社會價值觀和思維做事方式,日後 受益使他感恩回饋母校。他在銀行界多年秉持西方社會價值理念,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誠實正直,做事有尊嚴」。

任職五大銀行 深諳危機緣由
1984年,林日昇任職波士頓銀行,該行後被美國銀行收購。後被派香港分行,幫助解決幾大家族公司的商業貸款和併購 問題,其中包含董建華家族產業、趙重顯的華光船務和霍英東的旗下產業。因正統銀行專業出身,又同這些世家毫無關係,林日昇因此而被選中。

從香港 回來後,林日昇被派到多倫多道明銀行(TD Bank)。89年6月,他從多倫多來到洛杉磯, 應聘美商信孚銀行 Bankers Trust Co.,後被德意志銀行 (Deutsche Bank )收購。兩年後,加入所羅門兄弟,又被花旗收購,一直任職17年。直至2008年金融風暴,林日昇和他的整個團隊移師到財富管理龍頭-瑞士銀行。全世界五大銀行他都任過職。

回顧在花旗的17年,經歷過三個時代。他認為1995年到 2008年,改變了銀行命運。1990年前,歷來投資銀行和傳統銀行的業務是分開的,銀行是不混做的。桑迪‧威爾(Sandy Weill)1994年收購花旗銀行,成立花旗金融集團,可以兼做投資、保險、銀行三大業務,促進美國政府頒發執照,也整個改變了美國的金融版圖。

1994 年後,很多銀行不再經營專一業務,三種業務都經營。AIG是保險公司,後來也變成投資,管理AIG的機構是人壽保險機構。這樣下來,監管就出了問題。

2007年年底,大的房貸抵押開始出了問題,林日昇詢問時任花旗總裁普林 斯(Charles Prince),了解花旗的整體方向,「我看 到普林斯停頓了一下,說「不對勁」 」。到2008年,花旗越來越不行了。

三年前桑迪‧威爾去國會聽證時說:「回想起來,衝破障礙把投資銀 行、保險,銀行的業務放在一起是不恰當的。」林日昇認為桑迪‧威爾原先的想法是力量強大後,美國同歐洲金融系統並行,但現實中什麼業務都運作,風險過度集 中,重要的問題是內部系統管理失控。
林日昇說, 目前又回歸各自原先狀態,花旗專註銀行業務,AIG回歸保險業務,瑞士銀行一向是世界上盛名的私人財富管理投資銀行,也重回私人銀行的業務重心。

林日昇身在金融界興衰漩渦中,親歷銀行制度的改變,回顧後看到的規律和教訓,總結為「1991年到2008年,當初幾大銀行原本都是專一業務,後來要大規 劃,大排場,但內部管理失控,尾大不掉,最後又回歸到各自最擅長的專精業務。」

危機變轉機 工作新動力
中國古語有:「賽翁失馬,焉 知非福」。林日昇說:「美國金融危機也 改變了我的命運」。2005年左右他已經認為人生就是這樣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提前出現了中年危機,想從金融最前沿退休當教授。

而美國經濟蕭條,金融危機反而成為他工作新的動力,在有些其它銀行同行不得不離職的環境 下,他幫助眾多客戶資產管理、遺產規 劃、投資顧問渡過艱難危機。過去五年,瑞銀業績漲到三倍。去年, 在三分之一的避險基金賠錢時,他們的平均回饋16%。

他回顧成功的原因最重要是得到客戶的信任和投資的信心。這要靠成功的經驗,綜合能力和樂善捐獻。

林日昇以往的成功經驗是在2000年,雅虎從一股300元降到10元, Cisco一股80元降到10元的情況下,因他不熟悉的領域不去碰,所以網絡泡沫對他沒有關係。幾月後,他將客戶股票放在最高點。那些客戶是他今天忠實的 客戶,對他充份信任。他用很多時間同客戶溝通,靜下來時,做研究。既令客戶感受到他用心在為他們賺錢,也相信他的人格和信譽。他在危機中爭取每個機會,不負所望。

林日昇說如果說房地產行業是看準進場機會可以穩賺的話,金融財富管理更具有挑戰性,不僅僅要挑選投資項目,還包含投和放的時間點和運 作。像優秀的軍事家不僅要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博通古今;金融財富管理需要熟悉大量的行業背景資訊,豐富的各學科知識,還要通曉分析現今時事政經的準確信息。

林日昇無意提到他的工作時間是7 Eleven,早七點到晚十一點。在週五下午六點半共同步出辦公室時,林日昇提著超過厚約兩英尺的資料提包, 他說:「這是要回去讀完,明天工作需要的。」

林日昇說通過他們的專業經驗,幫助客人保護財富,代代相傳,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同時他笑說自己是打 工族,個人所得一半以繳稅回饋給國家,掙得過多,回饋越多。

樂善好施 上天賜福
如果說以上是專業層面的分析回顧,林日昇說他認為他的事業順利來自於他的樂善好施,上天賜福。

林日昇說: 「美國是偉大的國家,有回饋的精神,美國人從立國開始,心中有神,貫穿了感恩回饋和奉獻,是這些偉大的精神造就了這個偉大的國家。」

近年來,他個人所得共捐數百萬美元給不同教育的慈善工作。 特別是母校羅徹斯特大學。還有參與洛杉磯香港校友會,該會資助共34名尖子生來美國名校留學,還有教授研究基金會和晨光基金。晨光基金已在中國資助兩千名大學生學費。

有一事令他印象深刻,他說: 「在中國,一位八歲的孩子問我:「你們(幫我們)建學校,圖什麼?」 一個八歲的孩子,問出這麼尖銳的問題,林日昇認真作答:「我來是種愛心的,希望你們長大後,做好人,對國家民族奉獻回饋,當你將來做老闆時,想到當初有一 群人不圖任何什麼,給你們錢,種愛心, 只希望你們再把愛心發揚光大。」

相關新聞
澳洲國民銀行關於澳洲經濟前景展望
華日:中國銀行壞帳官方太低估
穆迪看衰意銀行 展望維持負向
西銀行業逾放比 再創新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