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債」遇上「冷經濟」

中共地方債有借無還 單向經濟難延續

人氣 4

【大紀元2013年10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金濤、黃慧明報道)過去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隨便找一年都會有雙位數,名義GDP高達20%的亦是屢見不鮮。一般來說,當財源滾滾之時,違約的機會率極低,信貸更是伸手即來,銀行甚至主動獻媚,把錢送到閣下府上。然而,當風向逆轉,經濟走下坡,事情可以變得非常快和十分糟糕,正如魏國於赤壁的百萬雄獅就在風向逆轉的剎那間灰飛煙滅。

於金磚四國大行其道的10年間,中國經濟如日當空,股、匯、樓、出口等皆升,並且游刃有餘,不需把橡皮筋拉得太盡。但好景不常,牛市在一片毫無憂患意識的歡笑聲中落幕,自2010年開始,內地經濟正式急速下滑,而負債亦正拾級而上(圖一)。

2008年還主要是美國次按問題引起的跌市,當東方投資者在嘲笑西方的債務惡習時,中國內部竟在差不多同一段時間肆無忌憚的發放信貸,各地方政府有如街市打折般唯獨落後,大舉借錢,彷彿不用還似的在濫挖。就憑時任總理溫家寶的一句「四萬億救市」,下面的應對是「能拿多少就拿多少」,反正最後結帳的又不是自己。結果,很多資金不知去向,相反港澳卻突然接收了很多人民幣的資金流入,有買房的,有到賭桌上去的,而內地爛尾項目就比比皆是。且看香港樓價和澳門股擎天直沖的表現便可窺探端倪。

地方債大規模湧現,勢頭一發不可收拾,而大陸經濟的輕鬆、平穩期亦早已完結,正在邁向寒冬。問題包括多個行業均出現產能過剩、人口老化加劇、「鬼城」(沒人住的空城)四處浮現、人民幣升值令出口失利、當局錯過了不少金融改革的黃金機會和貧富懸殊不斷惡化等,這只是隨筆給點出幾個問題,而它們每一個都極具殺傷力。

野村明指經濟放緩

中國經濟慢下來已是不爭事實,但最大的問題是市場仍然不願意接受現實,過牛的GDP預測給予投資者還有炒作機會的錯覺(圖二)。野村估計今明兩年的GDP增長為7.7%和6.9%,而市場普遍抱有比野村樂觀的態度,因此當真實情況出現差池時,股市又會跟著調整。

另一邊廂,市場對地方債的問題同樣是過於樂觀,忘記了:1) 經濟放緩下地方債可以完全走樣,2) 經濟放緩比想像中嚴重。現今,中國要維持採購經理指數(PMI)在50以上已顯得非常吃力(圖三),遑論未來漫長的下行周期,在基點更高的情況下,將如何力保?

國內企業的淨利潤率在數年來一直下跌,但股本回報何以看似堅挺?全因企業的負債槓桿持續上升,彌補了來自實體營運上的壓力。但依靠負債絕不可持久,只屬短暫止痛的方法,尤其是當經濟逆轉時,還息負擔便有如利刀穿心。

高盛明指地方債危

中國債雲密佈,傷口最深的是地方債。

高盛在其報告《中國信貸難題》中強調,地方債現爲中國信貸範疇中的高風險領域。本年7月,國務院突如其來宣佈,國家審計局將在全國通過各種渠道對地方債進行徹底審計,並同時將風險控制列爲重要處理級別,預期審計在本月完成。此外,審計局在不到兩個月之前就已提交了一份有關36個地方債務水平的抽樣檢查報告。

高盛分析師們估計,中國地方債在2012年年底已達到15萬億(兆)人民幣,或佔國內生産總值的29%。自2010年以來,地方債數額增長了40%。

在深度分析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貸款來源後,高盛認爲,企業債券、信托産品以及其它影子銀行等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爲高風險領域。

地方債本來沒有引起投資界重大的關注,但自從總額有升無減,地方項目回報欠佳,加上內媒偶爾報道信貸爆煲消息,如2011年溫州之殤、今年神木縣煤炭資金鏈斷裂和曹妃甸千億貸款危在旦夕等。

就此,高盛不厭其煩指出地方債核心的問題之所在:

• 地方政府債務快速增長,與審計局2010年的審計相比,在2012年的數額竟大增四成;
• 債務增加部份主要來自於影子銀行渠道,其中的監管相對寬鬆;
• 結構性問題似乎已經惡化,此類問題包括缺乏現金流産生能力及還本付息能力,以及對地方政府隱性擔保的較高依賴性。

情況不容忽視,體系風雨飄搖,明天將進一步探討當地方債遇上冷經濟的後果。◇

相關新聞
標普看俏 資金充裕等三大利好撐美房
【獨家】習李不背黑鍋 GDP恐落到3%
中共當局操縱GDP數據 人為製造增長5萬億元
台國泰金:下半年GDP保3有困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