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霸地生財 三中全會土地政策成焦點

地方政府「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霸地生財 群體抗暴風起雲湧 中央恐衝擊政權

【大紀元2013年11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中共三中全會各利益集團為權力廝殺,各地方政府也是割據紛爭,不斷算計、挑戰中央。在恐懼政權喪失的情況下,中共三中全會中央擬定政策將批土地權力收緊,多跡象表明中共當局已下決心殺一儆百。

地方政府霸地生財 民間積怨

中國政局動盪,高層公開分裂廝殺不斷;經濟下滑嚴重,多行業實體經濟已處絕境。在此情況下,恐懼失去權力的中共當局不得不借「反腐」來安撫民心,再提「改革」為延續統治實施某種轉變。

土地本是民眾賴以生息的根基,但現在已成中共地方政府的重要財源,靠出賣土地收入來彌補財政的緊張。不斷提高的土地出讓價格導致「地王」頻現,直接推高了房價。即使9月份中共中央下令年內禁出「地王」,但仍難以抑制土地市場的火熱,從11月初以來一週之內,天津、南京等多個城市「地王」頻現,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金收入也創出新高。

大陸房地產業內共識,不斷升高的土地出讓價格只能導致一贏雙損的結局,即地方政府通過拍賣拿到了高溢價的土地收益,開發商卻因為政府限價而利潤變薄,購房者則要直接面對房價不斷上漲。

據大陸媒體11月10日報導,中國房企紛紛選擇到海外投資,原因與當前大陸的政策形勢不無關係。「如今的土地價格到了大家不能接受的地步,必須得考慮新出路了」一位房地產行業人士透露。

中共黨媒此前發文稱,部份地方政府不希望房價下跌,瓦解了中央房產調控。有分析人士認為,圍繞土地有諸多利益群體在角逐。地方政府通過出讓土地增加財政,同時,他們希望地價上漲以增加GDP。

地方政府不斷分裂割據

中共中央和地方分離的財政體制使地方經濟相對獨立,久之地方政府對中央政策各取所需,甚至陽奉陰違拒不執行。在土地財政問題上,地方政府拒不執行中央的「不許強拆」命令。

而不斷曝光的強拆,引發大量嚴重的群體事件。地方政府徵用土地所帶來的衝突,尤其強拆和由強拆所導致的民眾生命和財產的損失,在多個地區矛盾已異常尖銳。

地方政府以低廉的價格甚至無償從農民處徵收土地,而後翻倍加價作為建設用地對外出售。據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估算,土地價差保守估計為地方政府大賺了30萬億元左右。如此巨大的利益令地方政府霸住土地不容別人動這塊「奶酪」。

這些阻撓了中共總理李克強推行的城鎮化進程,因為一旦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放開流轉,它就可以不經政府征地直接入市交易,土地市場的高度壟斷從而被打破,房地產價格或將由此平抑。

中共正在實行的營業稅改增值稅也令對方政府極為不滿,作為地方第一大稅種的營業稅,也是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一大來源。8月3日,貴州省龍裡縣縣長羅俊稱「大部份稅收都交上去了,我不去賣地我幹嘛?」此或表明中共中央對基層已失去控制。

李克強稱要革命 或將殺一儆百

中共總理李克強在會見和聽取地方黨政負責人匯報工作情況時,對地方黨政架空中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做法頗為不滿,還點名批評部份地方黨政部門,稱「不少部門、機關存在著荒唐情況」。並表示「中央文件所下達的政策、規定和措施,到地方省、地二級黨政部門後,能較好執行、貫徹、落實的僅35%至40%。」

地方政府的推諉令中共當局很惱火,中共黨媒11月8日以《李克強:地方政府改革是一場自我革命》為題,報導中共總理李克強在地方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稱「地方政府改革是一場自我革命,要義無反顧」。

中共政府性債務審計經過三個月仍未公佈結果,中國社科院專家稱保守估計地方債已突破20萬億並失控。野村證券稱,明年中共當局會容許個別地區出現地方債務違約,以達到殺一儆百的效果。

據大陸媒體11月7日報導,大陸財經作家吳曉波認為中共改革可能會成兩種情況:第一是控制過度,第二是完全失控。吳曉波表示,控制過度的狀況是中共為了保持它的控制力,把所有的權力都聚集到中央政府的手上。然後在統治階級內部就造成了中央對地方政府的一個大規模的壓迫,地方政府沒有推動經濟成長的積極性。同時對民間造成大的壓迫,使得企業家階層,喪失了繼續投資和消費的積極性。那麼這樣整個國民經濟就會衰竭,就會出現控制過度的狀況。

對失控的狀況吳曉波稱,中央權威如果下降,會造成地方政府對中央權威進行挑戰。那麼,地方政府和企業家階層互相勾結形成一種新的權貴模式,對社會財富進行大規模的掠奪,那麼這個時候國家就有可能陷入到一個分裂的狀態,或者貧富差距極端拉大的狀況。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責任編輯:劉毅)

相關新聞
直擊:三中全會第四日 (不斷更新)
三中全會期間 官媒突提中共面臨三大生死關口
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心腹近日受審
中共三中全會召開 全球反活摘器官連署逾80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