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談

忍之光芒

忍並非懦弱,而是一種高尚的品格,是心胸博大,目光長遠,是有內涵和修養的體現。俗話說「讓人非我弱,弱者不讓人」,在古人看來,忍是修身和成就大業的必備素質。

一時的不能容忍而發怒,會使人失去理智,可能鑄成大錯。所以宋朝理學家尹和靖說道:「莫大之禍,皆起於須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謹。」有詩說得好:「忍字上面一把刀,為人不忍禍自招,能忍得住片時刀,過後方知忍為高。」

韓信年輕時受惡少的胯下之辱,後成為劉邦的大將軍;司馬遷受宮刑之辱,最終完成「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著作——《史記》,成為人人敬仰的史學家,被後人尊稱為「太史公」;戰國時趙國的藺相如受廉頗之辱,而不計較,最終化解了廉頗心頭的妒火,「負荊請罪」便由此而來;孫臏裝瘋賣傻,忍受被打、被罵及豬圈生活的骯髒,騙過龐涓,最終得以展示自己的軍事天才,寫成《孫臏兵法》,流傳至今。

從古到今,凡能忍耐者,必有非凡的意志,也最終成就了一翻業績。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忍這一字一直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抑制人的魔性,昇華人的境界,規範人的倫理,讓人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可在今天,很多人卻一點都不能忍耐,一聽到別人說自己的不是,馬上就火,就得與別人幹起來;一聽到別人與自己相反的意見,就嫉恨在心,處處找碴,伺機報復,甚至奪取他人性命,惡毒至極。

忍耐表現在個人即是涵養,是心性的體現;表現在家庭,是對家人的寬容和友愛;表現在工作,是以大局為重,不徇私舞弊;表現在他人,即是寬厚、仁愛,能包容他人的缺點和過失。不能忍耐其實是人魔性的爆發,是為私為我,缺乏善念。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秉性、愛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差異很大,若同處一個家庭,同在一個辦公室,大家都想按自己的方式行事,處處都以自我為中心,沒有任何的容忍之心,不能包容他人,試想那會導致怎樣的後果呢?或許輕則爭吵,重則動干戈,不僅傷和氣,而且勞心傷害精神,嚴重損害健康。如果一時衝動,做出甚麼越軌的行為,那就更是得不償失了。

其實,人生在世,有甚麼大不了的事呢?功名利祿都是身外之物,生帶不來,死帶不走,爭爭鬥鬥到底有多大意義?俗語道:「退一步海闊天空。」在遇到利益衝突的時候,遇到矛盾的時候,稍稍冷靜思索,讓對方一步,或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