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舌尖上不浪費 節省也能過好年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02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台北報導)「舌尖上的浪費」是現在的熱門話題,據中國烹飪協會在7日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有近八成的餐飲企業表示有不同程度的浪費現象普遍存在。從具體情況來看,約80%的浪費來自於公款消費和商務宴請,約20%的浪費是由於團拜會和婚宴。

對比中國大陸飲食「舌尖上的浪費」,對岸的台灣除了有打包文化、舌尖不浪費之外,今年台灣中央政府機關包括總統府、行政院、考試院、監察院等,決定不辦尾牙餐會。而新年的餐會國防部力行撙節,讓蔣經國時代的復興鍋再現,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和說,很多伙房兵具有餐飲方面的專長,「做出來的復興鍋味道不輸外面,且絕對比外面便宜一半以上」。

民以食為天,對於中國人來說,吃吃喝喝從來都是頭等大事。不過,對比這些年中國大陸與台灣的飲食習慣,發現兩岸對待「舌尖」上的文化態度大不相同。(網路圖片)

舌尖上的浪費

大陸媒體近來紛紛撰文探討「中國式浪費」,特別是餐桌上「舌尖上的浪費」,其中以公款吃喝的浪費程度最驚人。調查顯示:目前全國一年公款吃喝的開銷已達3,000億。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折合糧食約500億公斤,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每年最少倒掉約2億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糧。

新年到了,中國大陸還有1億多名農村扶貧對像、幾千萬城市貧困人口,如何杜絕中國式「剩宴」,避免一餐飯吃完,餐桌上杯盤狼藉,滿桌剩飯剩菜,已經引起越來越多人開始反思「舌尖上的浪費」。

大陸媒體報導,有人認為「根本不需要點那麼多菜,吃不了扔掉太可惜了。吃不完,其實打包回去也不一定吃,多次加熱後就不好吃了,最後還是扔了。」也有人認為,「請別人吃飯,寧願點多些剩下也不能不夠,因為覺得餐桌上都是吃得乾乾淨淨的盤子,不好看,怕客人覺得自己小氣。」奢華浪費的吃飯方式已成為不少人講面子、講排場、體現熱情的表達方式,明知道是浪費卻因為「面子」文化而一直無法杜絕。

中國傳統文化戒奢從儉

中華民族自古視勤儉為傳統美德。《尚書》說:「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左傳》引古語說:「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周易》提出「儉德辟難」。縱觀中華五千年歷史,商紂王、秦始皇因奢侈暴虐而亡國。隋煬帝的奢侈浪費導致隋王朝滅亡,唐太宗認為隋煬帝因奢侈無度失去民心,因此他居安思危,將節儉安民作為重要國策。古人認為能否做到勤儉是關係到生死敗亡的大事,以史為鑒,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勤儉有助防患未然,即使現在物質財富豐富,戒奢從儉仍是安身立命之道,也是今人應該遵從的一種美德。

不浪費 國軍復興鍋再現

中華民國故總統蔣經國擔任國防部長時,提倡勤儉建軍,平常國軍吃的菜色是3葷2素,到了過年要加菜,他想出了「復興鍋」這道菜來。國防部6日舉行2013年新年餐會,所有食材與料理都由國防部聯合餐廳膳食人員負責,以復興鍋與鐵盒便當方式實施。

當冒著熱氣熱騰騰的「復興鍋」現身時,滿滿一鍋讓官兵們食指大動,裡面的料理食材有雞、豆腐、高麗菜、芋頭、排骨等,並由金華火腿做為湯頭加以熬煮。今年「復興鍋」和「鐵便當」等經濟、簡約的美食餐宴,仍讓官兵感受溫馨、熱鬧的年節氣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