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遠流長的中國古玉文化

德拉華中國節弘揚中華國粹

人氣 8

【大紀元2013年06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良克霖郝凱森採訪報導)2013年德拉華中國節於6月21至23日在位於郝凱森(Hockessin)的華美聯誼中心(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 Center,CACC)圓滿落幕。這個持續兩天半、具有濃郁中國文化氣息的盛事每年都吸引了德拉華及相鄰州的數千中、西方民眾。許多政要和民間人士也前來祝賀,如德拉華州的聯邦參議員湯姆.卡珀(Tom Carper)、德拉華州參議員(Bryan Townsend)、州眾議員(Joseph Miro)和(Michael Ramone)、 以及駐美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領務組組長吳文齡等。

華美聯誼中心主席兼中國節籌備會主席莫大鎮先生介紹說:「中國節有展覽、表演和美食三大主要部份,而每年的展覽圍繞一個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題,今年的主題是「中國古玉文化」。 今年中國節期間展出了莫先生和夫人收藏的85件代表不同文化的古玉器,並有二十幾幅、圖文並茂介紹中國古玉文化的海報,參觀者從中可以全面瞭解到中國古玉的來源、分類及功用等知識。

作為觀賞玉器的玉人、玉鳥、玉獸。(攝影:良克霖/大紀元)

「化干戈為玉帛」、 “玉不琢不成器」、「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些成語已經為中國人耳熟能詳。古往今來,「玉」字代表著美好和高尚,成為美德的載體,更有「君子比德於玉」之說。玉器伴隨中華民族走過了數千年的歷史,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禮儀、商貿、圖騰、宗教乃至生活習俗和審美情趣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是其它任何古器物都無法比擬的。在歷史上古玉器曾承載著諸多功能:佩飾與玩賞是古玉器的最初裝飾功能;她是財富的象徵和等級制的物化,古時只有達官貴人、上流社會才有權享用;禮儀用玉一直是中國古玉器的主流;還有宗教用玉。玉器所具有的無窮魅力,使她能為不同文化、民族和時代的人們所接受。數千年來,人們對玉的崇敬和熱愛始終不渝,傳承至今。莫先生說:「中國古玉文化、青銅文化和甲骨文構成了中國古文化的三個重要組成部份。前幾年的中國節我們舉辦了青銅文化和甲骨文展覽,今年又舉辦中國古玉文化展,就是為了系統地向西方人弘揚傳統中華文化。」
在中國節展出的、具有中國鄉土氣息的金山農民畫原作。(攝影:良克霖/大紀元)

華美聯誼中心的兒童民族舞蹈社在中國節上表演。(攝影:良克霖/大紀元)

華美聯誼中心的舞龍舞獅社在中國節開幕式上表演。(攝影:良克霖/大紀元)

除中國古玉文化展外,中國節期間還有源於上海的金山農民畫展和中國的茶道展示。觀眾可觀賞到12幅體現中國鄉土氣息的金山農民畫原作,以及瞭解和品嚐種類繁多的中國名茶和近30種精美的中國佳餚。此外,還有精采紛呈的節目,如舞龍舞獅、民俗歌舞、太極、烹飪示範、功夫、中國書法、繪畫等。
德拉華州聯邦參議員Tom Carper在中國節上與民眾攀談。(攝影:良克霖/大紀元)

作為中國節的常客,卡珀參議員說:「我是中國節的大粉絲。我們德拉華州非常幸運有這樣一個中美(文化)交流的橋樑,這對我們州很重要。」

吳文齡先生在講話中高度讚揚了華美聯誼中心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他同時介紹說:「台灣是世界上領略中華傳統文化最理想的地方。台灣故宮博物院收藏了世界上最多的中國藝術品,被評為一生必看的、世界上最重要的四大博物院之一。」吳文齡先生還表達了對德拉華州的深厚感情。他說:「今年是台灣與德拉華州建立姊妹友好關係的第13週年,我的妹妹和妹夫也住在德拉華州。德拉華州是我的另一個故鄉,我很高興能夠回到這個家!」

具有中國血統的Leanna Kotalik女士(左)說:「我來這裡就是想更多地瞭解我自己的文化。」右為她的朋友Jessica Ris。(攝影:良克霖/大紀元)

中國節吸引了眾多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民眾。在德拉華州財政廳工作的Leanna Kotalik女士與她的朋友Jessica Ris對中國節充滿了興緻。Kotalik女士說:「我喜歡這裡所有的一切。我爸爸有一半的中國血統,住在佛羅里達州。我來這裡就是想更多地瞭解我自己的文化,因為我不太知道我爸爸過去的事情。來到這裡就像融入到中國文化裡面了,感覺很好。」她說每次都買很多中國特色的物品,她的房間裡都堆得滿滿的。

德拉華中國節於1992年由華美聯誼中心創辦。二十年來,通過歷史文化的展示,各地的中國風味小食,以及藝術表演,德拉華中國節已成為大威明頓地區介紹中華文化有口皆碑的、最盛大的活動。

相關新聞
紐瓦克社區活動日 遊客過二萬
德拉華中國節週末舉辦
大費城簡訊 06/14/2013
瑞典芬蘭後裔慶移民美國375週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