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太平洋百貨遭強占 臺商頻受迫害引熱議

人氣 1297

【大紀元2013年07月31日訊】(新紀元週刊336期,記者趙芷菱報導)如同新光案的翻版,四川太平洋百貨遭大陸企業霸占,臺商受迫害事件頻仍;兩岸投保協議今年2月生效,有專家認為此事件可為「試金石」,檢驗兩岸政府的協議機制及誠意,能否有效保護臺商權益?各界拭目以待。

遠東集團在大陸四川成都的太平洋百貨春熙店,7月15日被合資亦為房東的大陸成商集團無預警的封鎖歇業。究其原因,原來是房東坐地起價,房租要漲至五倍,雙方遂引發糾紛;後經法院裁定雙方解約清算,但成商遲未進行該程序,還公然搶占,並片面宣告擁有太百主權;太百總經理李光榮痛批對方無視道義與法律,是「土匪行為」。

臺商生意好,遭大陸企業眼紅霸占,已非特例。此事件,也引發臺灣各界關注及媒體熱議,臺商受迫害事件頻仍;兩岸投保協議於今年2月生效後,據知,尚未解決任一臺商受迫害事件,有專家認為,此事件或可視為「試金石」,用來檢驗兩岸政府的協議機制及誠意,能否有效保護臺商權益?各界拭目以待。

左:門口被上鐵鍊。中:黑衣人進駐辦公室。右:賣場被停電。(臺灣太平洋SOGO百貨提供)

租金暴漲五倍 不從就強占

據悉,太平洋百貨春熙店為遠東集團與陸企合作成立的企業,當年囿於外資不得獨立經營的法令,遠東和房東由租賃關係變成合作企業,自1994年開始,分三個階段、共21年合作經營,總期限至2014年為止。未料房東幾經轉手,後為成商集團接手。2010年起,雙方就曝出因暴漲租金「談不攏」,太百將撤場的傳聞。太百表示,成商打算從每年租金人民幣2600萬元喊漲到約1.3億元,漲幅高達五倍,遠東集團不滿只肯出6000萬人民幣;雙方經多次談判仍破局,李光榮苦笑稱,因都各持己見,協調會議越來越有「效率」,從1小時、40分鐘,到僅短短10分鐘就結束談判。

成商集團背後的控股公司,據悉是經營百貨業的深圳茂業集團,其事業板塊跨足百貨、地產和飯店,號稱四川服務業龍頭,還連續20年獲頒「守合同、重信用」獎章的企業,竟也曝出事端。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就兩造合作爭議於2012年4月20日作出裁決──即日終止兩造間的合作關係;至今雙方進行清算已一年多,但太百仍繼續經營。就此,經濟部投資業務處處長邱一徹指出,對於太百是否立即停業清算,仍在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中,未做出正式裁決;但詎料成商竟毫無預警的強占臺商資產,且態度強硬,意圖原封接管太百,還擬將招牌更名為「茂業百貨」,並已發招聘單給太百員工,承諾上崗(上班)後薪資待遇保持不變。

李光榮震驚憤怒的表示:「居然有一個強盜寫一封信來說,這個東西是我的,所有的權益都歸他,不准我們亂動;20年來我們所經營的公司,竟然只憑他一個函,就說這家公司是他的。」太百表示,不包括營業損失,光是設備廠商貨物的損失目前就超過人民幣五億。太百也發布新聞稿說,這是「豺狼之心,粗暴掠奪,強盜欺壓,莫甚於此」。

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也疾聲呼籲,兩岸投保協議應發揮公信力,針對此案予以執行,同時也呼籲成都市政府拿出公權力。邱一徹表示,投保協議平臺已透過「協處」對口,委由國臺辦等部門介入協調處理;海基會亦表示,副董事長高孔廉已致電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處理,但至截稿時間仍未有結果出爐。

新光案翻版

太百事件形同「北京新光案」翻版。2006年北京的新光天地係臺灣新光三越和北京華聯集團(也是房東)共同合資,雙方因認知不同,一年之後紛爭不斷,經營權一夕之間易主──從財務、行銷、營業部門,甚至是保全等後勤部門都全數「變天」,速度之快,新光三越始料未及。而負責管錢的華聯,竟向中國公安舉報新光的管理團隊涉嫌貪污受賄,新光少東吳昕達也因此在北京機場遭大陸限制出境,一度無法返臺,後因國臺辦受各界輿論壓力後,介入協調才讓吳昕達和臺籍幹部安全返臺。後經雙方纏訟四年左右,在2011年簽下協議書,目前新光集團只是單純以投資者的角色來參與相關決策。

臺商不怕競爭 怕不公平競爭

TVBS「正經話」節目近日評論:中國大陸在面對整個國際情勢時常常擺出自己大國的姿態,不過現在西方世界卻有不一樣的觀察,《華爾街日報》斗大標題寫著「中國難成世界一流強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論述出現呢?其實觀察最近的遠東集團轉投資成都太百,被惡意無預警的霸占停業事件,設想:這樣的商業糾紛,有可能會出現在真正先進的世界大國嗎?當臺灣還在為兩岸投保協議感到困惑、質疑時,太百案進一步點出了臺商「不怕競爭,但是怕不公平競爭」這樣深層的恐懼,所有的遊戲規則都是中國說了算;兩岸投保協議的「商機」,有無可能先被「恐懼」給淹沒了?

《華爾街日報》還介紹兩本書的觀點:沈大偉(David Shambaugh)是美國最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之一,他在最近出版的《中國走向全球:不完全大國》(China Goes Global: The Partial Power)中對中國的優勢和劣勢進行了也許是最全面的審視,得出的結論是:「中國成為全球性大國的要素實際上弱得驚人,而且非常不均衡。」「中國不像人們普遍認為的那樣重要,也肯定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

還有,作為在東亞長期生活過的銀行家,譚寶信在《蹣跚的巨人》中指出:可怕的人口形勢加上保守、不願改革的領導層,使中國不太可能成為世界領袖或具備超級大國的地位。到2030年,中國65歲以上的人口數量比整個美國人口還多,中國的勞動適齡人口已經開始下降,這樣的下降趨勢在未來會很劇烈,而且難以控制。美國、日本和韓國當初在達到類似中國今天的老齡化水平時,「它們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都在1萬5000美元左右,而中國2011年的數據大約是4300美元(2012年約6000美元)」。

譚寶信道,這種情況在精算學上的結果是令人震驚的。中國將成為第一個有心成為全球性大國卻又「未富先老」的國家。日本、北歐和越來越多的美國公民都知道,即便在高收入國家,要解決老齡人口的健康和退休金負擔都很困難。「這項任務對中國這樣一個社會保障體系很不完備的國家來說,將會艱巨得多。」還有「中國取得經濟突破的機會窗口──大概20年,十分有限,錯過機會就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大陸黨治靠關係 卻不長久

「正經話」節目與會的政大外交系教授李登科表示:「在大陸經商是非常危險的事情,13億人口的市場很大,風險也很大;因為現在大陸還是『人治社會』不是『法治社會』;在民主國家企業之間的糾紛,經過法律仲裁來解決,大家都能接受;但在大陸由於『黨』統治一切,黨領政、領軍、領法律,是個黨優先,黨治的國度,所以人際關係就很重要,但人際關係卻也可能在幾年之後就不管用了。」

李登科舉例:「比如像當年的薄熙來是重慶王,只要關係好,一切都好辦;但現在人去樓空,可見風險是很大的;法制未建立起來,看似機會很多、危機卻也很多,類似案子不管大、中、小臺商都有,不要看跟誰的關係很好,就沒風險,那不必然。」

還有《財經》雜誌總主筆陳忠慶談到:「早年像我鄰居去北京投資牛肉麵店,是一個小店也被吃掉了,在大陸投資前仆後繼已經二、三十年,大大小小事情不斷地在發生,所以說『會怕的不會去,不怕的還是繼續去。』」陳忠慶說:「我1990至2000年去大陸這幾年間,因為我們集團跟大陸有來往,看到大陸都是:這個東西我(大陸)不會,沒關係,等到我看懂了,我就伸手了;包括金融圈及很多合資基金公司,也是一開始外資可以當總經理,但董事長跟財務長一定是大陸方,到差不多時,董事長就隨便給總經理冠個經濟罪犯的罪名,名目隨便他編,其實不只臺商,其他外資去也常常遇到這種情況。」大陸就是這樣侵吞臺商、外資的資產。

臺商遇困難要突破 賺錢防被搶

臺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龔明鑫談道:「兩岸之間的制度、規則是非常不對稱的,臺灣是相對自由的市場,只要不違反公平競爭原則,都可以做;但大陸卻不行,它有很多『潛規則』,還有許多『沒有規則的規則』,臺商在那裡,面對『困難』要去『突破』,面對『賺錢』也要防止人家來『搶奪』。若要問去大陸投資能創造多少利益?我想,可能要等到中國真正進入市場經濟時,才有辦法完整去解決。用政治手段,只是治標而已,這就是為什麼西方國家到現在一直不願意給中國所謂市場經濟地位的原因。」 ◇

本文轉自第336期【新紀元週刊】「焦點新聞」欄目
想提前看到新紀元更多精彩文章嗎?請訪問新紀元周刊網站:
http://mag.epochtimes.co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相關新聞
延續傳統  第一屆海豐絲竹節登場
救國團臺商子女回臺學習活動報名開始
打房失效 臺灣急尋對策
僑委會「職才媒合」歡迎刊登職缺履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