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揭秘:中國錢荒背後 熱錢流動的4個驚人發現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8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雙報導)在大半個中國進入「燒烤」模式,高溫延燒之際,中國經濟卻因錢荒而感受到陣陣寒流,中國大陸的煤焦鋼產業鏈全線亮起紅燈。繼6月錢荒之後,7月高溫不見「電荒」,整個中國製造業儼然進入隆冬。直到7月下旬,中國的金融「寒流」似乎尚未結束。著名經濟學家程曉農認為,熱錢的逃離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錢荒」,大陸錢荒背後隱藏著熱錢撲朔迷離的4個驚人發現。

對熱錢問題跟蹤多年的程曉農認為,過去15年來,每年都有數百億美元的熱錢進入中國,熱錢所佔比例越來越大。同時,熱錢的大規模流入流出又相當頻繁,因此,熱錢衝擊中國經濟的能量也越來越大。一旦中國私人、本國企業和外資企業大量向國外轉移資金,中國國內就可能出現錢荒。

熱錢謎之一:中國到底有多少熱錢?數千億美元熱錢衝擊中國經濟

伴隨著產業投資比例占總引進外資比例的大幅下降,熱錢的比例就相應地快速上升。過去十幾年來,中國的引進外資已從產業投資為主,轉變為投機性質的熱錢為主。程曉農估計,每年都有數百億美元的熱錢進入中國;年復一年累積起來,大概已經達到數千億美元的可觀規模。

熱錢大量進入中國之後,並非像有些人以為的那樣被牢牢套住。程曉農認為,雖然中國實行外匯管制,中國人通過合法途徑向境外轉移外匯的數量非常有限。但事實上,上千億熱錢進進出出,在中國有多年來隱藏很深的非法外匯轉移管道。

此前,在深圳發生的大量假出口活動,就是資金外逃的一種常見非法手段。一旦國人、本國企業和外資企業大量向國外轉移資金,中國就可能出現錢荒。

熱錢謎之二:熱錢進來出不去?今年5、6月大規模熱錢逃離中國

據程曉農分析,外匯占款的月度變化撲朔迷離,主要是因為央行每月所公佈的外匯占款,同樣是被動了手腳的數據。當熱錢大量流入時,把人民幣匯率調高,讓外匯占款上升幅度變小;當外匯儲備明顯下降時,又把計算外匯占款時的人民幣匯率調低,使外匯占款的下降幅度減小。央行通過調整計算外匯占款時的人民幣匯率來弱化熱錢流入流出的波動。

程曉農用環比的不變匯率(上個月的匯率)計算今年5到6月熱錢逃離的實際情況時發現,雖然中共央行公佈,2013年6月外匯占款僅減少了413億人民幣,實際上,用不變匯率計算,2013年5、6兩個月,外匯占款實際上減少了3,142億人民幣。

更令人驚訝的是,比這規模大得多的熱錢逃離,還有數次。比如,2011年9月,用不變匯率計算的外匯占款減少了4,834億人民幣,2011年11、12兩個月又減少了7,164億人民幣;2012年5月也有7,095億人民幣的外匯占款消失了。

熱錢謎之三:熱錢動向撲朔迷離

在中國經濟下行的背景下,人民幣預期貶值,熱錢失去了套利慾望而開始大量逃離中國。再加上美國等西方國家經濟開始復甦,全球熱錢正在從泡沫極度膨脹的新興市場向美國本土快速回流。

全球資金追蹤機構新興市場投資基金研究公司(EPFR)最新數據顯示,7月第一個交易周,流出中國股票的資金高達5.6億美元,同時在中國債市的資金也呈現淨流出狀態,並且資金流出的速率在7月中旬開始繼續增加。

國際熱錢加緊逃離新興市場 中國是「震中」

6月EPFR機構公佈的數據則顯示,6月的第一週內,就有超過40億美元的資金從新興市場股票基金中撤出。與此同時,從中國股票基金中撤出的資金量達到了近五年以來的最大規模,從香港股票基金撤出的資金則達到了近十年最高。

有分析人士表示,熱錢流出可能導致中國資產價格泡沫破裂加劇金融風險,引發股市、匯市和債市大跌,依靠超發貨幣和國際短期資本吹起的經濟金融資產「泡沫」最終會無情地破滅,而國際資本的撤離則是導火索。

經濟學家余豐慧認為,中國是國際熱錢進入的首選地。一旦新興市場爆發熱錢撤離的金融風險,中國將首當其衝,從股市和樓市看,股市可能是引爆點,但真正的金融風險在樓市上。一旦熱錢大舉撤離中國,房地產泡沫風險將很快被刺破,進而引發整個經濟金融風險。

7月中國四大銀行存款流失過萬億

據《上海證券報》報導,7月份中國的四大銀行存款減少了過萬億。據報,中國四大行7月信貸投放未延續月初迅猛勢頭。7月前三週四大行新增貸款約2,200億元,存款則流失超萬億,僅第一週就流失了7,000億元。第二、三週四大行貸款投放節奏明顯放緩。

進入第四周,四大行存款增長仍然乏力,單周增加僅600億。截至7月28日,四大行存款負增長9,500億元。

熱錢謎之四:熱錢扎根中國?上萬億存款流向成謎 業界擔憂

美國《福斯特》雙週刊也報導了該消息,文中分析存款突然流失的原因時說,雖然7月出現大量資本撤離中國的情形,但上萬億資金流出中國銀行體系似乎與資金流往海外之間並無直接聯繫。若兩者之間有聯繫,官方媒體就不會曝光了。

有分析認為,這些存款的流失有可能到了中國金融業中最最脆弱的「影子銀行」。

中國官方數據顯示,中國的影子銀行大約占中國GDP總值的5%,而美國摩根大通則認為,中國影子銀行應該有36萬億元的規模,占中國GDP的70%左右。自從2008年以來,中國的影子銀行規模不斷迅速擴大。

著名經濟分析師、瑞信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分析員陶冬,8月1日在香港警告,目前中國面臨極大信貸危機,當中影子銀行是最大的定時炸彈,一旦出事,將引起連鎖反應,將地方債、房地產泡沫等問題一起引爆。

「雖然保住了GDP增長,中國卻同時製造了兩個非常危險的計時炸彈,一個是地方債,另一個是影子銀行。當尾端風險出現,那就危機四伏了,造成的破壞比中國歷次的衰退週期都要嚴重得多。」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中共擔保民間借貸輸血地方平台風險增大
【謝田】錢荒能否逼出中國政經改革
中共公佈GDP背離前期經濟數據  各界詫異
簡天倫: 福兮禍兮 地價再創新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