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人生:以有限的资源追尋无限的理想

人氣 27

【大紀元2014年10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岳洛杉磯報導)來美華人很多有創業的夢想,而夢想能否成功除了自身的眼光與努力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能否吸引到足夠的投資與能否得到經驗豐富的投資人的指引。林富元先生在硅谷有著30多年的创业與天使投资经验。他於9月20日在工業市的天使投資演講中表示,一個創業者的人生,就是每天都以有限的资源去追尋无限的理想。演講結束後,林富元回答了部分觀眾的提問,本報對部分問答做了書面整理,以饗讀者。

Q:加州理工(CalTech)畢業生歐陽曉希博士提問:請問林先生如何辨識人才,比如決定CEO人選前該做什麼準備?除了在事前做比較好的調研功課之外,還主要看其哪些背景?

林富元:俗話說,一種米養百種人。我確實閱人無數,當然這其中也吃虧過很多次。我不認為識人、看人的能力是某個人特有的,但是我們人都會犯錯。就像我們交朋友,回顧過去,我們常常有這樣的經歷:對某人的第一印象非常不好,覺得這個人不怎麼樣,結果後來變成了好朋友;也有第一印象非常好的,感覺「我真的好喜歡他/她」。交往了三個月,又會失望的說,「這個人怎麼會是這種人?」我也會犯這樣的錯誤。曾經有一篇雜誌採訪我後寫了一篇文章,叫《從飯局中看人》。我就舉個例子。我不是說飯局是看人的唯一途徑,但是,吃飯是一個簡單的、大家都會遇到的一件事情。

從飯局中看人

有一次,我們兩三個投資人和一位越南華僑還有他的合作夥伴們一起吃飯,在此之前,我們已經決定要投資他們的項目了。這個創業團隊一共有五個人,一直是他來找我們談。那頓飯一共吃了三個小時。這一個人就幾乎講了2個小時50分鐘,另外4個合夥人插不進話,剛想說,就被他打斷,「你們不要講,我來講。」

我們本來已經非常看好他們的項目。經過那次吃飯,我們回去後一商量,決定取消投資計畫。我認為,這個世界上,或歷史上,最有價值、最偉大的事情通常不是某一個人、兩個人湊巧能夠做完做好的,到最後,都是一個團隊合作才能完成。

盡職調查

我這裡所講的不是說要教你如何訪查他/她的過去,我們的投資對象大多數都是比較成熟的,獲得背景資料不會那麼困難。事實上,從第一次和創業家見面,到我喜歡他/她的東西,到真正開支票投資,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其中有一個步驟叫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如果是銀行做盡職調查,就是要查借款人是不是真的有那麼多薪水和資產,當銀行確定你的薪水與淨資產大於貸款風險時,銀行就會借你錢。也就是說,其實你可能不需要錢,銀行也會借你錢。

創業者的個人素質非常重要

與銀行不同,做風險投資的,譬如天使投資,我們的投資對象是「創新」。不要忘記,真正的創新,理論上是沒有比較、沒有參照物的,就像20年前的Google。所以,到最終決定是否投資的時候,不是說我只注重考察創業者這個人,而是說,從實際出發,你也必須這樣。

彼此信任是合作的基礎

能力是比較容易檢測的,因為不論創業者所處什麼行業,我們都可以找到那個行業的專家對其做評估,而了解一個人的內在則要困難的多。

我沒有一下子就看透某個人的特異功能,但重要的是,跟一個人接觸,特別是你在看完我的書之後,看過我的慘痛經驗,你會理解我的想法。我們確實是知人知面不知心,但是,我們可以做到一個程度,讓你覺得這個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信任的,就投了。如果沒有辦法進行到這一程度,那應該早就說「謝謝,再見」了,不再聯絡。

Q:現場觀眾提問:就像您的某醫療服務公司的案例,我認為跨領域資源整合是未來發展的趨勢,這樣的項目操作起來比較有挑戰,請問如何讓想法成為現實,讓夢想落地?

林富元:2007年這個項目開始運作,但我最早和創業者見面是在2005年,我每年差不多有6次和他見面,每次在飯店見面時「淚眼相對」,想來想去,這個也是障礙,那個也是困難,雖然我們有來自政府、醫院等多方的資源,但還是有很多要面對的困難。

在驅動一個項目時,如果你的第一個客戶正好是你的朋友,從市場需求這一端開始來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是最好、最理想的情況。如果沒有這種條件,那就必須自己從小規模開始,踏出去做。

重要的是踏出去動手做

做與不做之間的差異是非常大的。如果不做的話,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的這個想法是不是成型,那麼很可能過了6個月之後發現,別人已經在用同樣的想法做同樣的事情,過去幾十年一直是這樣的。電影《星球大戰》中,尤達(Yoda)訓練路克使用原力移動大飛船時曾說:「要么做,要么不做,是沒有試試的。(Do or not do.There is no try.)」

創業不可能等到萬事俱備

創業家每天在做什麼?以有限的资源,追尋无限的理想。人想要做的事情總是太多,而時間和金錢總是有限,能力和團隊也是有限的。如果我對一個行當已經考慮成熟,確信可行,那麼我就會找這個行當的上下游,開始跟他們談。

Q:現場觀眾提問:天使投資是以怎樣的形式投資企業?是否參與公司決策?創業者與投資家的關係是什麼?

林富元:這個問題其實是我的看家本領。創業者與投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有些像談戀愛一樣。當創業者開始來找投資人時,一定會告訴後者,他/她是如何如何棒的一個企業家,他/她將來會多有前途。投資人聽了之後會非常興奮:「哇,找到這麼一個好的項目和創業者!」所以會希望自己是創業者的唯一投資人,甚至很主動的為他/她介紹更多資源。

第二個階段:可稱之為婚姻階段。談戀愛一段時間後結婚了。一旦結婚,兩人的關係和態度往往會有較大的變化,因為不再刻意向對方表現自己最好的一面,自己的問題呈現出來了,而且喜歡指責對方的不足。創業者在收到投資人投入的資金之後,雙方的態度也都會有一些相似的變化。

第三個階段:可以稱之為父子階段。出錢的人往往把自己認為是「老子」,把創業者看成是「兒子」。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父親總是要管這管那。不過,在投資人和創業者之間,如果投資人有這種心態,則很可能不利於合作。

如果投資人想:「我出了錢我就是老大,你拿了我的錢,你就矮了我一截。」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我一直很欣賞硅谷精神,在硅谷,最有地位的人不是出了多少錢的人,而是真正有頭腦、有創意的那種人才,才是大家最尊敬的人。

在這一階段,如果投資人參與企業的事務太多,就像青春期的孩子對父母的態度,創業者很可能會對投資人說:「拜託你不要一天到晚來管我。」

第四階段:仍然可以稱之為父子階段,但「兒子」已經長大成熟。創業者仍然希望自己控制經營,但也懂得如何更好的維護其與投資人的關係。他/她可能會說:「我雖然不讓你常常來管我,但是我希望你每個月都寄錢給我。」

投資人的角色有兩種

關於天使投資人是否參與企業決策,因人、因項目而異。一種投資人叫「放牛吃草」,投資人並不參與企業具體的事務經營。這與投資人的實力大小直接相關。另外一種叫「勤奮的園丁」。我希望這些「勤奮的園丁」是真正對企業有附加價值的園丁,這種幫助對企業經營才會有利。

曾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其他六位天使投資人和我一起投資一家企業,出資金額最高的是100萬美金,三年期間沒有打一個電話。另一位投資人出資最少,是3萬美金,但每個星期他都要打電話或找創業者了解情況,並質問為何沒有這樣做或那樣做。所以,投資人與創業者之間沒有標準的關係,這與投資人的經驗、資金實力和性格等都有關。

天使投資就像「養女兒」

編者註:在林富元的新著《天使投資》中,他將整個天使投資與輔導的過程,比喻為「養女兒」。在初期,投資人將自己的資金、經驗或人脈資源等都投入新創企業,就像父母在女兒年幼時不斷提供營養品,確保她健康發育。企業發展期間,投資人對創業者的層層協助,就好像女兒從小學到大學不斷的讀書學習,一直到女兒長大成人,父母要幫她融入社會、介紹夫家,還要為她準備風光體面的嫁妝。天使投資人所成功投資的新創企業多數最終會公開上市,對於天使投資人而言,這與女兒出嫁非常類似。

林富元在書中寫道,等到創業團隊翅膀逐漸硬了,就像小鳥長大,準備要離開家振翅高飛了。除了初期天使投資人的指導,這時的企業一般需要下一階段的更大格局的幫助。一些資金實力大的天使投資人或許會繼續持有股份並發揮指導作用,但對於大部分的初始天使投資人而言,上市之後的這個階段,也是其功成身退的時候了。(部分字詞做了書面化處理,並略有刪減。)◇

責任編輯:汪曼

相關新聞
承傳傳統飲食 巴黎「活著的麵條」讓您有回家感覺(三)
生命禮讚  循道自然 加西三文魚大洄游
巴西華人爭閱《九評》 踴躍三退
法國創業者未必能創造就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