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成華爾街熱聞

外媒紛聚焦投資阿里的重大隱憂 旗下支付寶、餘額寶在國內面臨封殺

人氣 11

【大紀元2014年05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真香港報道)赴港上市觸礁的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自3月16日高調啟動赴美上市後,5月7日凌晨宣佈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首次公開招股(IPO)申請,有望成為美國歷來集資最多的新股。此消息再度引起華爾街和中港金融圈的關注。

上市文件披露,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目前持8.9%股權。日本電信巨頭軟銀(SoftBank Co.)是阿里巴巴最大的單一股東,持有34.4%股權;雅虎(Yahoo
Inc.)持有22.6%股權;阿里巴巴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則持有3.6%股權。阿里巴巴一共有28名合夥人,其中22名來自集團管理層,有權提名董事局多數成員。其餘6人來自旗下相關企業管理人員。不過,這28名合夥人具體名錄欠奉。

文件披露,初步建議籌得的10億美元會用作交易所註冊費用。彭博則引述消息,阿里目標以市值1,680億美元上市,相當於1.3萬億港元。以出售一成二股權計算,集資規模將達150億至200億美元,有機會打破2008年Visa上市時的紀錄,成為美國歷來集資規模最大的新股。

然而,這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科技公司上市案,並未引起投資者的一片歡呼聲,外媒紛紛報道投資者對入股阿里巴巴表現出諸多擔憂。

外媒:投資阿里的高風險

《華爾街日報》以《阿里巴巴的股票該不該買?》為題,稱眼下投資者必須作出決定,是否購買這隻股票。

該報記者溫克勒(Rolfe Winkler)稱,投資阿里巴巴就是在押注中國以及中國持續快速的經濟增長,「不過,人們對這一切背後的推動力量──中國的經濟奇跡也存有疑慮,有批評人士說,一直以來增長都是靠投資泡沫來維持的,而這個泡沫可能會破裂。」

美國老牌報紙《紐約時報》6日則分析了「投資阿里的11大風險」,其中包括阿里董事結構詬病,與美國國內公司相比股東受到的保護較少,或面臨中國政府反壟斷審查,可變利益實體(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VIEs)將導致股東利益衝突以及財務報告不夠透明等問題。

《紐約時報》並引用了阿里巴巴在招股書中向潛在投資者披露的諸多風險。當中一條是「投資阿里巴巴意味着對中國的互聯網基礎設施抱有信心,而這些基礎設施是嚴格掌控在該國的工業和信息化部手中的。」

招股書說:「一旦中國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出現中斷、故障或其它問題,我們可能無法找到替代網絡。」「此外,面對互聯網使用量的不斷上升,中國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可能無法滿足相應的需求。」

美國科技博客網站Quartz亦提出三大憂慮:包括公司治理、欺詐和政治因素。文章說:「投資者想知道,中國政治將如何影響到這家網路巨頭的盈利能力。」

對於此波赴美上市,申銀萬國研究所高級分析師賈婷婷對《大紀元》表示,淘寶訴訟只是其中一個風險,阿里更大的風險是支付寶。「因為70%到80%的收入是通過支付寶來支付的,如果中央說不能用支付寶來支付,是不是會受影響呢?」

回購支付寶被指為上市增磅

馬雲於2004年成立的支付寶,一直為阿里處理電子商務支付服務,每日處理金額數以十億元計算,被市場形容為會生金蛋的鵝。

雖然阿里巴巴此次招股書,沒有將最賺錢的支付寶業務列入其中。但在阿里赴美上市前,傳出阿里希望回購支付寶四成股權,談判正在進行中,被指想藉此顯著提升阿里巴巴集團未來的價值。

支付寶被指高風險,存安全漏洞,甚至出現客戶資金被盜的情況,早前罕有地遭中國四大銀行集體封殺,被暫停虛擬信用卡、二維碼支付和大幅調低支付轉賬額度,令馬雲一度要和四大銀行展開隔空罵戰。

另外,5月6日,有消息說,人行擬要求餘額寶交存款準備金,要求交存款準備金的態度明確,不過繳存的比例還沒有確定。餘額寶是阿里巴巴去年推出的另類互聯網金融產品。有分析認為,央行與餘額寶的對戰,實際早就超越了經濟層面的因素,成為習江兩大陣營角力之爭。

合夥人制曝光絕對控制權

阿里曾因為堅持合夥人制度,被香港拒諸門外。今次阿里巴巴上市文件中披露的合夥人制度,被指更加方便馬雲掌絕對控制權,而且28名合夥人名單至今沒有曝光。

阿里並未採用俗稱「AB股」的雙重股份制度上市,但透過與兩大股東軟銀及雅虎達成的協議,通過在股東大會上投票互相支援的方式,確保了阿里合夥人能牢牢地控制董事會,而且能夠基本控制每年的股東大會的投票結果。

而且即使股東在周年股東大會中否決有關決定,合夥人有權委任另一人充當過渡董事,直至下一次周年股東大會為止。

獨立評論員David Webb評論稱,阿里巴巴的28名合夥人及由5人組成的合夥人委員會,猶如共有25名成員的中共政治局及7名政治局常委,唯一分別是,外界知道政治局成員的名單,可惜招股書也沒有交代合夥人的名單。

四月砸367億收購步伐驚人

阿里巴巴提交赴美IPO申請之前,其瘋狂的收購步伐一再引起外界的驚訝。據大陸科技網報道,阿里巴巴今年4月份一個月花掉近173億人民幣;3月份全月花了116億;2月份花掉68億;1月份砸掉10億。以上合計367億元。而在2013年最後一個季度,他們在國內才砸掉33億,全年總額也不到90億。

馬雲決定從上市公司轉移支付寶、私有化B2B上市公司後,阿里巴巴3年來通過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收購,搭建了中國企業佈局最全面的業務線,涵蓋了金融、保險、電商、視頻、旅遊、社交網路、導航、電器、影視製作、報紙出版、醫藥等眾多領域。

值得留意的是,不少看起來和阿里巴巴的業務毫不相干的企業,甚至是垃圾股,因被收購火速炒起,背後都涉及到和太子黨的勾結。

當中《文化中國》董事長董平被指和曾慶紅弟弟曾慶淮關係密切。董平曾為中共站台投資拍攝如《建黨偉業》等紅色大片,《建》片的總顧問就是曾慶淮。

今年1月董平因捲入周永康貪腐案被帶走調查。但3月就被阿里巴巴豪擲62億元認購文化中國60%股權,今年4月被揭悄悄成立「阿里巴巴影業集團」的香港公司。

《文化中國》一度從垃圾股炒起,但其後又大幅拋售,令投資者受損。近日在阿里宣佈提交上市申請前,股價及成交量又見異動,3周內股價累升11.7%。

另一個馬雲概念股中信21,也一度被從垃圾股炒至最高9倍,中信21前主席、中共太子黨王軍上月3天內套現9,000萬。

在宣佈赴美上市後,馬雲寫給員工的信指,已預期招股書初版公佈後,會面對各類評論,更預期阿里在國際資本市場必將因為規模、期待值、國界意識、文化衝突、區域政經等方面遭遇空前絕後的挑戰和壓力,或也暗示了阿里巴巴的未來命運注定動盪不安。
(責任編輯:何嘉林)

相關新聞
阿里巴巴香港上市失敗 準備在美上市
兩會後阿里巴巴聲稱赴美國上市謎團
美分析人士質疑阿里巴巴法律架構能否保護投資人
中共央行收緊互聯網金融 騰訊阿里巴巴頻套現出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