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大宗商品或因中國經濟放緩再跌10%

人氣 3

【大紀元2015年01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雙編譯報導)如果說2014年是大宗商品行業「可怕的一年」,那麼接下來的一年也並不為大多數業內專家所看好。業內專業預測,2015年大宗商品平均價格仍將下跌10%。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從工業金屬到軟大宗商品,再到原油,大宗商品價格在過去的一年來均大幅下跌。需求增長疲軟而供應過剩成為全行業的共同主題。其中,作為大宗商品最大的消費國之一的中國,其經濟健康狀況仍然令人憂心不已。

報導稱,儘管工業增長的基礎資源價格走低將有助與提振更廣泛的全球經濟,並最終支撐長期的需求。但依照目前的狀況,大宗商品價格上升週期的形成仍需要數年時間。在此之前,商品價格仍可能會持續承壓,因為定價仍然是由需求主導,而非供應方。

一項衡量該國經濟健康狀況的主要指標,中國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在去年12月降至50.1,創下金融危機(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已經放慢至1990年以來的最低速度,而這也成為了全球大宗商品的一個轉折點。因為正是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大增,尤其是鐵礦石、煤和銅等的巨大需求而催生了所謂的「大宗商品超級週期」。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降溫,鐵礦石和煤炭行業企業受影響最大。自從2014年3月至2014年底,出口至中國青島港的鐵礦石價格累計下跌了47%,而與此同時,力拓(Rio Tinto)和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則繼續擴大生產規模,預計至2017年底,鐵礦石將出現3億噸的供應過剩。

2014年,IHS材料價格指數已經下跌20%。IHS的首席經濟學家納里曼貝拉維甚(Nariman Behravesh)預計,2015年大宗商品價格平均將再跌10%。

貝拉維甚說:「全球需求增長疲軟和強勁的供應增長的『組合』是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主因。而中國仍然是關鍵的需求方,中國經濟增長的進一步走軟,很可能會導致大宗商品的新一輪降價。不幸的是,如果北京政府選擇通過鼓勵投資以擴大工業產能並以此提振經濟增長,可能會加劇鋼鐵和化工等行業的產能過剩。」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陸媒:2015年一半以上地產商轉行或消失
金融時報:中國殭屍工廠苦撐營造繁榮幻象
大陸經濟孕危機  專家預測2015房價大跌
人民幣今年貶值近3% 高盛看衰中國經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