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心得

為人師表

看過《為人師表》這篇文章,很受感動。原文很長,我把它濃縮,與各位分享。

美國一個小鎮上,由26個孩子組成的班級,每位都有不光彩的歷史:吸毒、進管教所、多次墮胎。學校幾乎放棄他們。

新學年,一位名叫菲拉的老師擔任這班導師。開學第一天,菲拉為大家出了一道選擇題:

有三個候選人,他們分別是:

  A:篤信巫醫,兩個情婦,多年的吸煙史,嗜酒如命。

  B:兩次被趕出辦公室,每天到中午才起床,每晚暴飲白蘭地,吸食過鴉片。

  C:曾是國家的戰鬥英雄,一直素食,熱愛藝術,偶爾喝點酒,從未違法。

菲拉的問題是:

一、如果這三個人中,有一位會成為眾人敬仰的偉人,你們認為會是誰?

二、猜想一下,這三個人將來各自會有什麼樣的命運?

對於第一個問題,孩子們都選擇了C;對於第二個問題,大家的推論也幾乎一致:A和B將來的命運肯定不妙,不是罪犯,就是廢物。而C呢,一定是品德高尚,社會菁英。

然而,菲拉的答案卻讓學生們都驚呆了:「這三個人大家都耳熟能詳,他們是二次大戰時著名的人物:A是佛蘭克林‧羅斯福總統;B是溫斯頓‧丘吉爾首相;C是阿道夫‧希特勒。」

「孩子們,」菲拉接著說,「你們的人生才開始,以往的過錯和恥辱只能代表過去,真正能代表一個人一生的,是他現在和將來的所作所為。從過去的陰影裡走出來,努力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菲拉這番話,改變了這26個孩子的命運。如今他們之中有心理醫生、法官、飛行員,其中有一位成了華爾街最年輕的基金經理人。

菲拉創造教育奇蹟的方法是

指導學生忘懷過去(無法改變)、把握現在(唯一能有所作為)、期望未來(包含人生目標與期望)。心理學有個期望值理論,它的中心論題是:決定一個人作為與不作為的是─ ─將來成功的期望值。成功希望越大,這個人就會更加努力。

菲拉的故事很符合這個理論。

成功期望值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典型成功期望值,即同一件事情成功次數越多,下一次成功期望值越大;反之失敗次數越多,下一次成功期望值越小。還有一種非典型成功期望值,即同一件事成功次數越多,下一次成功期望值越小,反之,失敗次數越多,下一回成功期望值越大。賭博就是屬於非典型成功期望值。賭輸次數越多,下一次還本機會的期望值越大,因為賭徒會覺得我總不該那麼倒楣,永遠是輸家。所以賭博難以戒除。

其實,人生所有事物就是受這個成功期望值理論所決定。例如,我個人曾經指導過若干資源班的教師做班級秩序管理,我沒有直接教導這些老師如何管理學生不規矩的行為,反而要老師們改變教學內容,讓學生覺得教材對他們目前及未來的生活很有意義與幫助。當學生意識到教材對他們將來成功有很大的幫助時,學生自然會專心聽講與學習,不規矩的行為也自然消失。原理也是根據這個期望值理論。

我當老師的最後兩年,被選為系主任,第一年就創造過奇蹟:當時,我們特教系每年招收學生的最低分數總是全校墊底,我抓住當時畢業生要當老師的機會不大,因此改革了課程,讓系上畢業生可以合法得到資優班、殘障教育班及普通班等三張教師證;並在系網的首頁上不停地顯示:「本系畢業生可以同時拿到上述三張教師證」。要報考本校的學生讀其它任何系都只能拿到普通班教書證,相比之下,我們特教系的畢業生拿到教師職位的期望值大得多。一年後,本系的新生最低錄取分數躍升至全校第二名。

著名心理學家法蘭克在二次大戰期間被納粹抓進集中營,在集中營他看到一個規律:那些受難者當他們覺得逃生無望,而只有死路一條之後,先是絕望、然後冷漠、緊跟著就是死亡。法蘭克被抓之前剛好完成一篇手稿,他憑藉著一定要活著出去將手稿付梓的這個期望,讓他忍受了人生最大剝奪,活著走出集中營。後來法蘭克創立了意義心理學派,主題是:參透為何(人生的意義與目的),就能夠迎接任何(苦難,折磨)。

讀完菲拉的故事後,我覺得為人師表首要的任務是:指導學生參透為何(所學教材的意義與將來人生益處),果若如此,學生既使含辛茹苦,也會歡顏迎接任何(挫折、困難)。

@*

責任編輯: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