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談

【文史】周文王「謙卦」的智慧

從古至今,從東方到西方,謙讓、謙遜、謙卑都是非常美好的傳統品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也吹拂著淳淳的謙善之風。當現代人生活的環境中,受到各種現代思潮的衝擊,導致人際關係緊張。在面對重重心理壓力的環境下,謙下為懷、謙遜禮讓的淳厚古風,或許更讓人懷念。

「謙卦」釋義

三千多年前,周文王推演出後天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六爻」,「六爻」的爻辭有吉有凶。在所有的六十四卦中,只有一卦「六爻」的爻辭全是大吉,這就是「謙卦」。「謙卦」的卦圖是:畫出的一座大山,不是聳立在地平線上,而是深深位居地平線之下。

謙卦「像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多者用謙以為裒,少者用謙以為益,隨物而與,施不失平也。」意思是:高山深藏在地中,象徵著謙卑。君子效法謙卦精神,多者能積聚更多,少者也能增益。無論多寡,都能從謙中平等受益。

謙卦其中的一段爻辭寫道:「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意思是:天道的規律是消減多餘補益不足;地道的原則是變遷富足充實虧損,這使它像流水,保持滋潤不枯竭;鬼神的原則是禍害自滿的人,施福於謙卑者;而人道則是厭惡驕傲自滿,喜愛謙恭。謙虛的人處在尊貴的位置,他的道德會更加光明;處在卑下的位置,他的善德也難以被人們超越。君子依靠美德擁有美好的結果。

從謙卦的讚譽來看,謙而又謙的君子,能長久的以謙卑來蓄養自身的美德,即使他遇到類似大川大河的危險,也會化難呈祥。以謙謙美德來處理異常艱難的局面,萬事萬物也會跟著受益。

周文王在獄中反覆推演,基於對天地人這三道的清醒認識,總結出謙恭禮讓是人生在世必備的重要智慧。不論一個人外在形貌如何,他們的天性都是平等共通的。每一個人都有他人不具備的特點和秉性,而每一個人擁有的才能和天賦,也都會成為彼此的參照,相互補給。

滿招損 謙受益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曰:「謙,敬也。從言兼聲。」言為心聲,言語不自滿,有功而不居,足以見恭敬推讓之實,故謙從言。「兼」,為兩者互合之意,尊道重人而謙退自處,人也會以此相遇而互相敬重,故「謙」從兼聲。

《尚書》中記載:「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驕傲自滿會為人招來損失,謙虛會使人受益,這是古代先賢認識到的天道。其實,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就,都來自眾人之緣,和合而成的結果,並不會單純地屬於某一個人。面對現有的成就、得到的成果,一旦失去謙恭的態度,再大的功績,也會在人心的傲慢和膨脹中,失去光澤。

人一旦驕傲自滿,就會自以為是認為自己比別人都強,他就很難再借鑒他人更好的品行,人生之路也就會止步不前。當心中的所想,越來越遠離謙恭時,薄弱的根基,也無法再度深入成就的沃土。就像杯中的水已經灌滿,再加上一點都會灑出來,真的是欲加之而不能。所以保持謙恭的態度,才會有更廣的進取空間。

因此,源於「謙卦」的演繹,在中國古代留下了淳厚的謙風,也引申出「謙善、謙卑、謙下、謙和」等和謙有關的傳統故事。

謙卑像大地 自尊而尊人

孔子在魯桓公的廟裡參觀時,他的弟子子路問,如何才能保持富貴不翻倒?孔子說:「對自身的聰慧要保持愚弱;功高覆蓋天下,要保持謙讓。」後來子貢問,如何才能做到對人的謙虛?孔子說:「那就要像土地一樣,深深的挖掘,才能得到甘泉;種植五穀,就會生長的繁茂;草木繁盛,禽鳥和野獸就會在這裡生養。土地之功很大,但它從不貪攬功績。對人謙虛就應該像土地一樣。」

當一個人才華橫溢,又有權有勢,如果他能像一座高山深深地居於大地之下,不以功居,謙卑待人,自尊而尊人,這樣的人,即使很有成就、很有才華,也不會招人嫉妒,成為他人的阻礙。

不貪天功 謙恭守心

春秋時期的晉國賢臣介子推,驪姬之亂發生後,他不畏艱險困厄,始終跟隨公子重耳輾轉流亡19年。公子重耳逃到衛國後,衛國不敢收留,於是重耳一行轉向齊國。流亡途中,由於沒有食物,只好挖野菜充飢。重耳自幼生長在王宮,嚥不下野菜。於是,介之推就割股熬湯,獻給重耳。後來,重耳當上國君,就是史上有名的晉文公。

介子推並未因以前「割股奉君」的事,為自己求取富貴功名,他說:「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他認為即使自己不割股奉君,重耳一樣會當上國君,因為那是天命所在,怎麼能貪攬上天的功勞呢!在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中,介之推的故事,告誡世人面對功績,應該保持的謙卑和恭謹。

周文王的「謙卦」留下的智慧,以及引申的謙卑文化,留在浩瀚的古籍中,如同寬廣明澈的清湖,沉澱著它的古樸,溫文如玉,清澈明亮;又平和靜謐,宛如巨大的明鏡,照亮迷惘,化解紛爭。這座謙謙的明湖,對人心靈的滋養,保持精神的不枯不竭,生機勃勃,也賦予人清醒的心智,攀上「日進日新」的天梯。#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