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一指標預示大陸經濟將發生巨變

人氣 49894

【大紀元2016年01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凡綜合報導)中共央行的資產負債表過去10幾年都是出於膨脹週期,不斷的增長,但在2015年突然收縮。專家分析,資產負債表收縮,意味著大陸經濟將發生巨變,造成的最大影響就是泡沫破裂。

1月21日,銀庫金融副總裁齊俊傑發表博客文章《出大事了!一指標預示經濟將發生巨變》。文章說,中國經濟問題,背後都是貨幣在搞怪。過去的十年,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急速擴張,也就是連續開動印鈔機,大量人民幣流出來,但今天這一切都變了。

1997年的時候,大陸廣義貨幣供應量(M2)只有8萬億,而到了2015年末,大陸的廣義貨幣已經達到了140萬億,18年漲了18倍,換句話說,如果排除經濟增長的因素,1997年的1塊錢,相當於現在18塊錢。這也就非常好理解,1997年北京二環的房價是2,000元,而到了今天,四環的房價已經漲到了40,000元,可以說超發的貨幣,大多數都被房地產這個黑洞吸收了。

中共央行的資產負債表過去10幾年都是出於膨脹週期,不斷的增長,但在2015年突然收縮。(網絡截圖)

作者分析,從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變遷圖中,可以看到過去10幾年都是出於膨脹週期,而且不斷的增長,但凡是借錢的都發財了,比如貸款買房,貸款做生意等,而但凡是存錢的都會越過越慘。而重要的轉折出現了,就在2015年,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經歷了十幾年的擴張之後,突然收縮,這一年基礎貨幣並沒有繼續投放,反而還收走了1.77萬億,下跌了6%。「這就真的出大事了!」

文章表示,資產負債表收縮,意味著之前形成的習慣,可能全都要反過來。比如之前擔心通脹,現在就要擔心通縮,之前買房子能升值,現在要擔心它暴跌,之前外匯儲備每年增加,而現在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外匯儲備不斷外流。

作者認為,央行在經濟逆週期之下,不會不想投放基礎貨幣,可是資產負債表卻收縮,最大的可能是發不出來了,由於人民幣貶值壓力,大量熱錢要撤離,而這些錢原本都在國內以人民幣形勢存在,現在這部分人民幣被拿到商業銀行換成美元,拿出國外,商業銀行收上來大量人民幣,去跟央行兌換美元,最後大量人民幣就收到了央行手裡,基礎貨幣就這樣大量減少了。通縮形勢已經完全擋不住了,這是一個大趨勢的開始。

文章最後表示,別小看資產負債表收縮這個事,這將對未來10年的中國產生深遠影響。基礎貨幣越來越少,造成的最大影響就是泡沫破裂,因為沒有這麼多的錢去支撐高價格了,比如房地產、比如鋼鐵、煤炭等等,這些產能過剩的行業,都會遇到巨大的問題。而隨著熱錢的撤離,大量人民幣被拋售,資本市場也難有起色。

最新報告:中國2015年資本外流6760億美元

國際金融協會最新估計,去年有7350億美元資金淨流出新興市場,其中,6760億美元全部是從中國流出;隨著中國經濟繼續放緩以及當局重手干預穩定人民幣,預計中國今年將繼續發生「大量資本外流」。

今年人民幣大幅貶值以來,中共央行為控制資本外流,不斷干預離岸人民幣市場、控制個人購匯等。1月18日,中共央行又出台限制企業跨境人民幣交易的措施,分析人士表示,這項措施說明現在中國資本外流情況已經很嚴重,但是限制企業境外匯款,恐怕會影響跨境貿易以至地區發展。

關於基礎貨幣

所謂基礎貨幣,也稱貨幣基數、強力貨幣、始初貨幣,因其具有使貨幣供應總量成倍放大或收縮的能力,又被稱為高能貨幣,它是中央銀行發行的債務憑證,表現為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R)和公眾持有的通貨(C)。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中,基礎貨幣被稱為Reserve Money(儲備貨幣),說白了就是真正印刷出來錢的總量。基礎貨幣是整個商業銀行體系藉以創造存款貨幣的基礎,是整個商業銀行體系的存款得以倍數擴張的源泉。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上月中國外逃資金達1590億美元 破紀錄
任志強:房產庫存任何政策難消化只能炸掉
王健林:中國經濟最大挑戰是擴大內需
中國經濟疲軟油價下降促澳洲儲備銀行降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