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

古風正氣:古弼要求判自己的罪

古風悠悠。(曉韻/大紀元)

紀元420—589年,中國的歷史,進入到南北朝時代。北魏處於386-534年。北魏那時有一位皇帝是拓跋燾。從拓跋燾開始,北魏的國勢日漸強大。皇帝的英明加上一批優秀的大臣,如古弼和高允等正直的臣子,對皇帝的幫助很大。下文要講述的是這兩位大臣的故事:

古弼要求判自己的罪!

古弼是北魏的皇帝拓跋燾的侍中(官職名),一向忠直坦率,敢提不同的意見。皇帝新開闢的園林「上谷苑」占地很大,把附近原本居住的百姓都趕跑了,使人們無以為生。古弼對這件事很反感 ,諫書一寫好立即進宮謁見。準備要求皇帝退還良田,再將一部分無主的山地分給特別窮困的人。

拓跋燾在書房和給事中(相當於宰相的官職)劉樹正在聚精會神地下圍棋, 沒有注意到門外來人。

古弼不出聲,靜靜地等著。可是他們雙方殺得興起,難解難分,一時不得收場。

古弼忍不住,突然站起身,一把揪住給事中劉樹的頭髮拖下坐榻,扇了他幾個耳光,又用拳頭狠揍,恨恨地罵道:「朝廷的事搞不好,都是你的罪!」

劉樹身為給事中,卻嚇得目瞪口呆說不出話來。拓跋燾也大驚失色,把棋盤推開,連連道歉:「沒有答理侍中是我的錯。劉樹沒有罪,快些放掉他!」

古弼這才冷靜下來奏明情況,提出自己的請求。拓跋燾都一一答應了。這時古弼跪下來沉痛地請罪:「我是人臣,這般粗暴無理是不能饒恕的。」

古弼轉身出宮直往公車府(辦案審判的衙門),脫下朝衣官帽,赤著雙腳,要求判自己的罪。

拓跋燾馬上把他請回來,對他說:「我對侍中(古弼的官職)是了解的。 上次修建神壇,你腿受傷了,卻一拐一瘸還在挑土。神壇修成後,你又恭恭敬敬地叩拜,請天神給國家降福。你是忠臣,是沒有罪的,快些穿上靴子、整好衣冠去辦事吧!。只要有益於國家,完全不必顧忌。」

古弼十分感動。皇帝這樣的理解自己,那還需要說什麼呢?便高興地走了。

到了秋天,拓跋燾去河西打獵,叫古弼留守,這時他已經升任尚書令了。過了幾天詔令傳來,要古弼快些派幾匹壯馬去幫忙,古弼偏偏送去一些瘦弱的馬。

拓跋燾氣得直發抖,說:「筆頭奴膽敢捉弄我,回去先拿他開刀!」原來古弼的腦袋形狀是尖的,像支毛筆頭。拓跋燾當時正在氣頭上,把他稱為筆頭奴(才)。

尚書府的官員們很惶恐,怕受株連。古弼坦然地宣布:「我作臣子,不幫皇帝打獵遊逛,罪過不大;準備工作做不好,耽誤軍隊的供給,罪行就嚴重了。現在北方的柔然很強盛,南邊的劉宋也不弱。我派瘦馬去打獵,壯馬留備軍用,是替國家著想,死了也值得。這是我的主意,何須諸位擔憂!」

後來拓跋燾回來,得知了古弼的用意,又慚愧、又愛惜,說:「這樣的尚書令,是上天的恩賜,國家之寶!」立刻賜給古弼禮服一套,兩匹馬和十頭鹿。

幾天後,拓跋燾又在山北狩獵,獲得野鹿幾千頭,下令尚書派五百輛車來拖運。使者走 後,拓跋燾跟左右人談起:「筆頭公是不會派車的,大夥兒把獲得的鹿馱在馬上,回去算了。」

走了百把里,古弼派人送信來回答說:「秋天穀子(農民們的莊稼)長得好,豆子滿山坡,野豬、獾子到處啃,鳥雀也很多,還經常有風雨,每天農作物的收成損耗太多,太了不得!請求皇帝稍稍緩幾天,等我把糧食收完再派車來。」

拓跋燾把信傳給大臣看,非常高興地說:「我估計得不錯吧,筆頭公真是國家的好尚書啊!」

高允堅持清貧過日子

北魏皇帝拓跋燾死後,皇孫拓跋浚繼位,年十二歲,還是個孩子。

給事中郭善明諂媚刁巧,引誘小皇帝興建宮殿。中書侍郎高允極力諫阻說:「以前,太祖皇帝修宮室是在農閒時候。幾十年來都夠用:永安殿作朝會,西堂和溫室供休息,紫樓是登臨眺望的好地方。即使要擴大宮室也不能一哄而上。古人說:一人不耕,全家挨餓。現在修建宮室,建築的民夫需要二萬多,供應生活的人再加一倍,還得半年才能完成。四萬人不耕不種,後果將會如何?」拓跋浚聽了高允的話,遂停止修建宮室。

朝中有些不恰當的事不便公開談,高允總會記在心裡,等到沒人時,再求與皇帝單獨接見,經常從早到晚,甚至幾天不出宮。大臣們都覺得奇怪。有時因為話不投機,高允氣得發昏,說話時咬牙切齒,拓跋浚聽得不耐煩,只得叫人把他推出宮去。

有些人對高允這個作風不滿,要求拓跋浚處罰他。但拓跋浚很明白,替他解釋道:「君臣和父子是一樣的道理。父親有錯,兒子不在大庭廣眾指責,回到家裡慢慢談,是不願把父親的過失公開出來。侍奉皇帝也同樣。皇帝有失誤,上書公開諫阻揭露出來未必是忠臣的態度,高允才是真正的忠臣!我有過失,他要當面說,我可能不接受。他在背後反覆地說,讓我明白了錯誤,卻沒有第三個人知道。這不是兩全其美嗎?」

和高允同時徵聘的人都當了大官,有的封侯,最少也當上刺史,光是二千石的官,就有一百多人。高允卻一直是個小郎官,二十七年一直沒升級。拓跋浚對他特別尊崇,常跟大臣們說:「有些人當著我從不規勸過失,只會趁我高興時伸手要官爵。高允憑他一支筆,幫我祖父好多年,到現在地位才只是個郎官,他的確是高尚的人啊!」於是擢升他為中書令。

當時,北魏的官吏並不發給薪俸,生活得靠自己籌措。高允常常叫兒子上山砍柴來賣。有人告訴拓跋浚,說高允家裡沒田產。拓跋浚覺得很吃驚,當天就去拜訪。發現高允家果然只有幾間茅屋,蓋的是粗毛被褥,穿的是麻布袍子,櫥櫃裡放的只有鹹菜。拓跋浚對他的安貧自守深為感動,賜給他綢帛五百匹,粟米一千石,並叫他的兒子當太守。但是高允一概謝絕了,依然還是過著他的清貧日子。

(均據《資治通鑑》)@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