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萬頃湖波讚黃憲 潁川四長留清名

作者:吉光羽

古風悠悠。(曉韻/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2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萬頃湖波贊黃憲,潁川四長留清名!」本文要寫的是幾位古人尚德的「故事匯」。

東漢晚期,朝政混亂,外戚和宦官相繼掌權,社會風氣越來越壞。在這樣的狀況下,醜惡的行為和美好的品德,形成鮮明的對比。讓我們來看看那些有德之士的嘉言美德吧!

潁川人荀淑,世代清正,門第高貴。他有八個兒子,名聲都很好,社會上稱讚他們為「八龍」。

荀家住在縣城西豪里。縣令苑康宣布:「上古時候的高陽氏,家有才子八人;如今荀家也有八龍,真是古今輝映,世間難得。我建議將西豪里改名高陽里,藉以表彰荀家的德行,顯揚我們穎川的光榮。」高陽里的名聲從此流傳開來,成為道德、文章聚合之地的代名詞。

荀淑的名望很高,和當地的韓韶、鍾皓、陳寔,合稱「穎川四長」,因為四人都當過縣令,德行和政績也不錯,社會輿論非常尊重他們。

荀淑特別佩服汝南郡的黃憲。黃憲,字叔度,父親是獸醫,生活清苦,從小聰穎好學,才識過人,表現出特別的風度氣質。當時許多名士學者對這位後生,都油然而生佩服仰慕之心。

荀淑去汝南辦事,在旅館中偶然碰到十四歲的黃憲,竟像受到磁石吸引,兩人談了一整天,忘卻吃飯睡覺。臨別時,荀淑由衷地讚歎:「你真是我學習的榜樣。」

不久,荀淑又見到汝南郡的功曹袁閬,沒來得及致意寒暄,便急忙問起:「貴郡有一位顏回式的人物,你曉得嗎?」

袁閬心領神會,點點頭說:「你一定見到我們的黃叔度了。」可見名士們對黃憲的感受都是一樣的。

戴良也是汝南的名士,自恃才能很高,對一般人不放在眼裡。每次見到十四歲的黃憲也是不由自主地畢恭畢敬;回到家裡神情恍惚,像丟了什麼似的。母親心裡明白,問他說:「你又見到了獸醫的兒子(黃憲)了吧?」

兒子戴良簡直陶醉了,說:「是的。我過去總覺得自己樣樣行,自從見過黃叔度,我太慚愧了!他是那樣的德行高尚,高不可攀!我想,當初顏回見到孔子,恐怕就是這種感受吧!」

同縣的陳蕃是朝廷重臣,留名後世的人物,一向志氣高遠,談到黃憲,也曾禁不住感慨:「只要幾個月不見黃君,心裡就會不自主地冒出俗氣來。」

太原人郭泰,年輕時在汝南遊學,先求見袁閬,然後訪問黃憲,朋友們問他的感受,他說:「袁公好像一泓泉水,很清亮,很純潔,容易舀起來;黃君(黃憲)卻似萬頃湖波,不清不混,渺渺無際,是沒法測量的。」

黃憲後來被舉為孝廉,政府請他做官,他到洛陽住了幾天,就回家歸隱。范曄寫《後漢書》時,感嘆說:「名人高士都有言行事蹟傳世,讓人稱讚;黃憲沒有留下隻字片語,竟是那麼使人陶醉,受人景仰,為什麼呢?大概就是他的精神、氣質,在感染人吧!古人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是這個道理。」

黃憲的精神風采,影響了大批士大夫文人,一代又一代,互相學習,造成高雅超脫的人格。在污濁的社會裡,的確是一股清風,把優良的道德傳統保存下來了。

再說「潁川四長」中的鍾皓。他和荀淑是同輩,比陳寔年紀大得多,在當郡功曹時,主管官吏的選拔和賞罰,鍾皓很注意觀察人才。後來要調走,太守請他推薦接替的人,他說:「我看西門亭長陳寔合適。」

陳寔是「潁川四長」之一,不過,這時還是一個小吏,從未跟鍾皓交談,聽到消息不免驚異:「鍾先生大大咧咧的,什麼也不在意,怎麼會了解我呢?」當即接受聘用。後來升為太丘縣令,把縣裡治理得井井有條。

有一次,太守來縣裡巡視、搜集百姓意見。縣吏怕老百姓找太守告狀,影響陳寔縣令的面子,便下令禁止百姓會見太守,不得上訪,不許攔車,也不許告狀。陳寔得知情況,大不以為然,告訴縣吏:「告狀打官司,是找長官評理、求公道。不准百姓上訪,不准攔路,不准告狀,百姓有冤就不得申訴,有理也不能說清,公道又在哪裡?你給我馬上取消這些禁令。」

太守聽到了上述情況,十分感慨,說:「(陳寔)能夠取消禁令、說出這番話的人,還能委屈百姓嗎?」他沒下車,就到別縣去巡視了。其實老百姓中本也無人想告狀。

贏縣縣令韓韶,也是「潁川四長」中的人物。他剛上任,盜賊們就互相約定,不得騷擾韓縣令的百姓。在大災之年,外地民眾紛紛逃來避難,韓韶一律開倉救濟。倉庫主管官不同意,韓韶說:「人民遭受苦難,到處逃亡,多痛苦啊!我若因為救濟他們而得罪上司,受罰我也甘願,死時也會心境寧靜的。」事後,太守並沒追究他。

荀淑有個學生李膺,名聲也很好。一次,他被稱為「八龍」之一的兒子荀爽去拜望李膺。恰巧李膺要外出,沒人替他趕車,荀爽靈機一動,急忙爬上車座當了半天車夫,回到家裡臉色顯得喜氣洋洋,兄弟們問起原因,他說:「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御」是當車夫,「李君」指李膺,意思是為李膺趕馬車對他而言是莫大的榮幸,可見他是多麼的崇拜李膺。「御李」的典故,就是從這裡來的。

古人都嚮往、期許能達到「德高望重」的境界,所以對那些道德高尚的人都很尊敬、崇拜。這是一種良好的社會風氣!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本文中司馬光所描繪的幾位古人尚德的故事,也真的令筆者心嚮往之!

(以上諸事皆據《資治通鑑》)@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金陵店主大部分都是這樣缺乏仁慈之心。只有李疑不同,他因為重情重義,而名聞於時。李疑在通濟門外開旅店,家境雖窮,卻喜歡幫人解決困難。
  • 我天生一副鋼筋鐵骨般的身軀,卻不讓我在邊疆殺敵立功,只能無聲無息地老死在三尺蓬蒿之下,可惜啊!我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 祭祖宗為求福澤,以保護百姓安居樂業。如果貽害地方,效果恰恰相反,就不是國家和祖先的本意了。
  • 高宗為了獎勵狄仁傑,向滿朝文武宜布道:「仁傑為權善才正朕,豈不能為朕正天下耶?」遂破格提拔狄仁傑為侍御史。狄仁傑折獄斷罪,以匡正持法為己任,朝中群臣都對他且尊且畏,「由是,朝廷肅然」!
  • 李越尋召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對他們說:「我們平素以俠義聞名於鄉里,現在有人搶走了我們村的婦女,而我們不去解救她,這就有愧於俠義之名。」
  • 朱休度任官治獄,使「囹圄為空」,絕不意味著朱休度對這些不法之徒撒手不管,任其胡作非為,而是希望以誠心感化他們,使他們心悅誠服,以後不再犯類似的錯誤。
  • 召信臣還把對民眾的教化當做大事來抓。只要他發現有遊手好閒、不努力耕作的人,就加以訓斥,甚至法辦。召信臣的這些做法,使他們都受到教育感化,有了這種榜樣的力量,百姓都恥於為盜。
  • 當時在職官員居住在官府,下任後則遷回私宅,如原無私宅,就靠宦囊來購置。孫謙不僅在職時不受餉遺,去任後仍一毫不取,當然無錢購宅,故在另有任命前,只好暫時借住於官府的空車廄中了。
  • 鄧太后很重視皇室的文化教育,她招聘道德學問都很好的儒生作博士,教授宗室子弟和青年侍衛。鄧太后認為,要想使皇室和外戚的子弟不招來災禍,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們讀書,懂得作人的道理。
  • 事情有真假,道理有曲直,法律有是非。我若沒有罪,天子能赦我什麼罪?我又沾什麼光?我若是怕受苦,圖一時的輕鬆,糊裡糊塗地赦出牢門,只怕終身戴上黑帽子,永遠受恥辱;活著是壞人,死了是惡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