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交大「建築展」傳達心靈、科技與社會關懷

人氣: 436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6年02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賴月貴台灣新竹報導)交大建築展分為「回顧」與「出走」兩個主題,回顧是對專業真實的檢視,而出走則是對社會直接的關懷,勇敢走出校園,走入人們的生活;本次展覽是與台灣義築協會合作,展場在圖書館藝文空間,設計者透過「建築」傳達心靈、科技和社會關懷等多面向思維。(展期自2月25日至3月21日止)

展出作品名稱「獨立群體」,作者王維康對台東這塊土地特別有感受,有別於大都會裡需要長時間與人交流的生活方式,台東人的生活較為獨立、安靜、放鬆,設計上用「獨立單元」、「散落配置」,來回應觀察到的台東生活方式。

建築體獨立的散落在大自然中,建築體之間也保持著安全距離,窗外的樹,天上的光線,背後的山脈,眼前的海洋,天地模糊了建築的邊界,大家都是一群個體。

作品名稱「築夢方舟」則是由「交大義築實驗室」設計展出,主題是智慧生活與場域,從社會設計的角度切入,企圖建構一個系統,塑造農村與城市之間的連結,是一個結合物聯網的網室建築,由建築、機電和物聯網三大部分組成。

「建築」的部份以天然的竹子材料構成主體,內部空間用以支援農村中的蔬菜栽培,同時也做為生態教育,在夜間則提供景觀燈光;「機電」的部份包含了感測系統和控制系統,用以控制澆灌和燈光;「物聯網」的部份則整合雲端伺服器、感測資訊和手機上的APP,遠端控制環境和農作狀態,也透過物聯網的資訊架構和智慧,輔助農村和城市的契作關係。作者期望基於這樣的整合性系統,為農村注入新的力量。

除了有形的建築之外,此次建築展同時傳達了對社會人文的關懷,與融合大自然的元素,主辦單位之一的「台灣義築協會」,成員多數來自交大建築所學生,他們用「人道建築」的理念,到偏鄉部落幫原住民蓋房子。

協會執行長簡志明說,所謂「人道建築」是就地取材,以簡單的工法,沒有複雜的鋼筋水泥結構,是最適合人居住且符合大自然的建築方式,經過設計者的溝通和說明,讓不懂建築的當地居民都可以參與進來,共同完成。

「人道建築」看似一個理想,其實歐美已行之有年,義築協會在尼泊爾、台灣的台東部落等地都有很好的成果,打造出閱讀亭、書屋等建物。

展出的建築模型作品之一。(賴月貴/大紀元)

走出校園 走入社會

另一主題「出走」,則是走出校園,思考交大建築所和台灣義築協會在城市中扮演的角色,將對社會的關懷具體化,邀請新竹市民定義日常生活中的「好」、「對」與「美」,與市民對話,觀察建築人與市民心中對「品味」的描繪。

「出走」的展場有7處,是挑選呈現某種生活品味或痕跡的空間,並與在地社團合作,設計旅遊護照串連都市散步和日常消費,以認識市區之街道巷弄、建築、歷史與生活,期望展覽能在交大校園和新竹各地發酵,產生更多交流經驗。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