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媒調查:四成人工作後還在父母家白吃住

人氣 171

【大紀元2016年04月21日訊】當今中國社會,已走上社會工作或成家的年輕人,與父母一起居住生活的不在少數。近日,一位武漢網民發帖說,她平時與母親一起住,給3,000元生活費,母親嫌少,此話題引發熱議。是否應該給老人生活費?給多少?

據 《楚天都市報》報導,上週,網民「wateryx1105」在武漢的一個論壇上發帖說,她的父親已不在了,她與老公和母親一起生活,老公只有週末回家吃飯,平時家裡只有她和母親兩人。「之前我一個月給母親2,000元,只買菜、水果、米、油,其它的水電煤氣都是我交的,偶爾陪媽逛超市也是我刷卡。最近物價漲了,上個月錢不夠,我給了3,000元,可她又說用完了。」該網民說,光吃飯就要3,000元,加上其它的花銷每月至少要8,000元,她和老公的工資每月基本花完,感覺壓力很大。

該帖子一發出,便引發網民熱議。有網民說,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一家三口每月光吃飯花兩三千元很正常。也有網民表示,跟父母一起住,不需給生活費。

「看楚天」在近期的一次問卷調查中發現,約四成網民表示沒有給父母生活費,僅兩成網民表示每月會固定給父母生活費。

報導說,上述調查問卷顯示,有近3,000名網民參與了調查,其中44.7%的網民工作後仍和父母住,39.2%的網民沒有給過生活費,22.1%的網民每個月會按時給生活費。82.8%的網民認為,如果每月都給生活費,應在2,000元以內。

該媒體記者還隨機採訪了50位市民,超過一半的人表示,不會直接給父母錢,但是會通過給父母買菜、買衣服等方式來孝敬父母。大多數市民認為,給不給父母生活費,要看自身的經濟條件以及父母是否需要。

28 歲的李先生是光谷一家軟件公司的職員,目前也和父母同住。「總在父母家白吃白住,心裡有些過意不去。我畢竟是賺錢的人了,應當給父母一些補貼。」但父母總覺得孩子賺錢也不容易,不願意要他的錢。於是,小李就變著花樣交生活費。「比如陪媽媽逛街,她有喜歡的衣服就買給她;逢年過節,我會給父母包個紅包表示一下心意;父母生日時,會送禮物製造一些驚喜;休假時,帶父母出去旅遊。」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武漢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羅教講認為,給不給生活費、以及該給多少,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不能簡單的說給了就是孝順,不給就不孝。

羅教講表示,從道德倫理上講,父母養育子女,子女應當給予回報,這是天經地義的。如果父母生活困難,子女就竭盡所能讓父母過得好些也是應該的。父母與子女,要多溝通,互相體諒。

網民紛紛留言表達自己心聲。「我們這一代如果沒有父母的支持,生活壓力真的是太大了。」「從現實看年輕人的生存空間有點狹窄,上升的通道被堵,他們一直處於利益格局的邊緣,隨時都可能出局。面對劇烈的生存競爭老一輩只好讓其啃,經濟下行的壓力還要繼續,只要能生存下去就共度難關。」#

責任編輯:洪寧

相關新聞
啃老蔓延  大陸6成家庭老養小
史上最難 大陸應屆生就業率7% 3成啃老
顏丹:以立法應對「啃老」是本末倒置
鐵騎銀瓶:什麼是愛?一位美國媽媽在中國的困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