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移民生活

七年學業完全放棄 值不值得?

作者:吳茵

人氣 1614

「你學了七年建築,而現在天天寫文章,和建築完全沒有關係了,你覺得那七年的時間值得嗎?」電話那邊傳來了母親的聲音。

十幾年前,當我從德國給父母寫電子郵件,告訴他們我想放棄建築專業時,他們非常震驚、難過。不僅他們,我在德國大學的老師也勸我三思,我母親在柏林的一位建築師朋友更是直接了當地說:「不許你幹這種事!」

回想當年的「風光」,就能明白父母當時的心情。二十年前,我考入中國一所名牌大學建築系。這所大學是幾乎所有中國的高中畢業生夢寐以求的,而建築系又是最難考上的系之一。

家長的驕傲,親戚的誇獎,同學的羨慕是那個夏天的主旋律。我還清楚地記得,我剛入校不久,一次我和一名同學去校外,發現每一個從我們後面過來的騎車人都要回頭看我們一眼。我們對望一下,才發現,我們穿著的T恤衫背後寫著某某大學建築系。

對於十八歲的我們來說,對於剛剛從中學畢業的我們來說,這已經是最大的風光了。

五年大學生涯結束,一畢業我馬上來到德國接著學建築。兩年的時間讓我嘗到了似乎比之前23年更多的酸甜苦辣,也為我增添了從沒有想到的煩惱。

我驚訝的發現,我對外語竟是如此感興趣。當然,在中國也學英語,從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學考四級六級。一步步也算是隨大流走過來了。我在中國大學裡的同學們,大部分人都去參加托福考試,就這最後一步我沒隨大流。

十年學習,別人可能覺得我的英語還行,但我對它的興趣其實一直是不溫不火,原因很簡單,很少有對話的機會,啞巴英語沒意思。

到了德國,可以說我的德語是從零開始學起。除了背那些讓人撓頭的語法,我就好像一個孩子似的,聽著別人怎麼說話,我就鸚鵡學舌。不知為甚麼就是覺得樂趣無窮。

而且隨著語言水平的提高,我也對德國這個民族有了多層次的瞭解。人,真的是一道看不完的風景,而不同民族的人,更是景色迥異。語言和人文,似乎在我心裡慢慢開啟了另外一扇窗戶。

但是我仍然喜歡觀看建築,看哥特式建築的宏偉,看巴洛克時期建築的華美,看早期現代派建築的簡潔,建築在我心裡依然很美,但好像風景中缺了人,少一些靈氣。我,似乎對風景中的人更感興趣。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對畫圖產生了一絲厭倦。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我當時的心情,可能可以用曹操在軍營中對一位士兵說的那個詞來形容:雞肋。這個詞被當作晚間口令傳遍軍營,被主簿楊修破解道: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如果建築在我眼裡像已經被啃過的雞骨頭,那很簡單,當垃圾扔掉就完了。如果建築於我像噴噴香的雞腿,就好像勸我不要放棄建築的那位建築師,她覺得選擇建築是她一生中做得最對的事,對她來說,建築何止是雞腿,簡直就是燕窩、魚翅,如果我有她那樣的心情,那麼事情也很簡單,抱著魚翅啃就好,一輩子都滿嘴飄香。

但是偏偏它是個「雞肋」,偏偏我看上了另外一隻「雞腿」,看上去似乎更合我胃口,但也有可能是個塑料做的假雞腿吧?真啃上去,不知甚麼滋味?

我到底該怎麼辦?25歲時,我第一次站在人生岔道口。

我的身後是七年建築系學業,人生中有多少個七年?而且還是從十八歲到二十五歲這個黃金階段,完全拋棄,是否值當?

前面是我還沒有走過的人生之路,也許還有兩個25年那麼長的時間在等著我。我真的做好準備,在30歲、40歲、50歲,甚至60歲時還在那裡畫圖嗎?我真的準備好當一名建築師了嗎?

就好像和一個人交了七年朋友,關係日趨穩定,所有身邊的人都覺得,結婚是板上釘釘的,只是早晚的事情。但臨到結婚時,你卻心生疑慮,捫心自問:這個人,我真的願意和他過一輩子嗎?

不要說60歲,當年的我一想到40歲時還要畫圖時,第一個念頭居然是:太可怕了!

好吧,25歲雖然和18歲比已經不小了,但比30歲,40歲還是年輕啊。可能我還是應該趁著年輕趕快嘗試一下別的吧。不想和建築師這個職業「結婚」,那就別拖泥帶水了,一刀兩斷,趕奔新前程吧。

然而新前程在哪裡?它仍然被迷霧遮蓋,看不清面孔到底是醜還是美。學習語言,我以後能做甚麼,翻譯?導遊?不知道,還從來沒想過。好像是走上了一條不知所終的小道⋯⋯

因緣際會,我離開那所大學的建築系後,被另外一所大學的翻譯系錄取。畢業後做了幾年職業翻譯,這是我人生中第一份正式的工作。

在讀翻譯系期間,我開始寫文章,從一開始的幾個月寫一篇,到後來一個月寫幾篇,從「眾裡尋她千百度」般的找題材、絞盡腦汁地構思、然後猶猶豫豫地把字排列到一起,到抬眼一望身邊滿眼是題材,體會那種「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輕鬆,提筆思路就來,這期間走過了十幾年的路。

為我當年的決定震驚和傷心的父母,也早已釋然。無論是新聞還是隨筆,我都會挑選一些我覺得父母會感興趣的文章傳給他們,一次,母親對我說:你真的很適合寫作。從我當年站在人生十字路口,到我聽到這句話,已有十幾年的光陰滑過。

當然,從金錢方面看,如果我能在國內做建築,肯定比我現在掙得的多得多。做建築掙大錢,這一點在我們上學的時候就知道了,在中國上學時,建築系老師們都幹私活,忙不過來就找學生幫忙,幾天賺上幾百幾千的,很常見,在當時已經是一筆不小的錢了。學生況且如此,可見畢業後會是甚麼情景。

但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寫文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種生活似乎更適合我。對於我來說,這其中也有用錢買不來的樂趣。

「我知道你不後悔選擇了寫作,但是那七年的時間,完全是學了別的東西,現在都用不著,你不覺得遺憾嗎?」電話那頭母親接著說。

「不遺憾啊,學建築讓我學會了畫畫,讓我瞭解了藝術史、建築史,我的生活因此而多了一種色彩。人活著不僅僅是為了一個目標,而是享受過程。有些事情看上去可能對達成目標沒有任何意義,但是卻讓生活更加豐富,那不也就有意義了嗎?」我回答到。

幾個月前,我和家人出遊,遠遠看到綠色草地上矗立著一個白色希臘式復古亭子,我用手比比劃劃:「這個柱子好像太高,如果減掉70厘米,比例就差不多了⋯⋯」不是建築師,倒像是有了建築師的「職業病」。生活中有一些這樣的小浪花,不也挺有意思嗎?

在電話那邊的母親,也跟著我輕輕地笑了起來。#

瞭解德國社會的最佳途徑——大紀元德國生活網。

責任編輯:余平

相關新聞
黃天辰:德國人民怎麼老給國家「添亂」
德國上學的中國「移二代」:從夢想出發
我在德國成功認證了國內工程師頭銜
吳茵:7歲童超淡定  一秒鐘倒戈成意大利隊粉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