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美日測得地震規模大不同 臺氣象局長解釋

人氣: 779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6年05月31日訊】臺灣東北部海域5月31日下午1時23分,基隆外海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全臺有感。中央氣象局表示,這是1999年的九二一地震(規模7.3)以來,規模最大的地震,威力相當於32顆原子彈。 但網友質疑美、日僅測得規模6.1、6.2,明顯有落差。

據中央社報導,氣象局統計,自1999年臺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後,至今共兩起地震規模達7以上。中央氣象局說,臺灣採用芮氏規模(ML)來計算,但美、日是採用震矩規模(MW),結果自然有差異。

東部海域下午發生規模7.2地震,但周邊國家發布的地震規模卻不同。有網友指出,日本氣象廳發布這次地震規模僅6.2,美國則發布規模為6.1。

對此,氣象局長辛在勤下午在臉書上解釋,氣象局地震網是為監測臺灣區域內發生的地震而設計的,因此會用芮氏規模(ML)計算,而ML的設計是適用於淺層、區域震距內的地震。辛在勤說,今天發生的是深層地震,如果用芮氏規模(ML)來計算深震一定會偏大,是可理解的。

中央氣象局人員表示,美、日是採用震矩規模(MW)計算地震規模,震矩規模適用在大型的地震,當然算出來的結果和芮氏規模(ML)計算的不同,震矩規模是近10年較新的科技。

地震中心說,九二一地震發生在陸地,且深度淺,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46顆原子彈;今天地震在外海,深度很深,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32顆原子彈。此次地震與當年921大地震相比,兩者最大差別在震源深度,921地震規模7.3,但震源僅8.0公里;此次地震規模雖達到7.2,但震源則深達271.3公里,雖然全臺有感,但災損輕很多。

臺大地質系教授吳逸民表示,這起地震深度達271公里,深層地震震波由下往上送、衰減幅度較小,再加上場址效應、高樓效應,讓地震搖晃明顯。中華民國行政院長林全下午受訪表示,地震一事,由秘書拿手機簡訊給他看,目前為止沒有災情。

責任編輯:鍾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