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金融風險 大陸三大機構同步加強監管

人氣 807

【大紀元2017年01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泓博報導)近日,大陸央行、證監會、保監會紛紛推出新規,或表態加強監管,處置風險點,維護金融市場秩序等。

央行:第三方支付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

繼實名開戶、帳戶分類等監管措施之後,1月13日,央行印發《關於實施非銀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制度的通知》,明確支付機構應將部分客戶的備付金交存至指定機構的專用存款帳戶。

此制度於2017年1月1日生效,4月17日首次交存,首次交存的平均比例為20%左右,最終將實現全部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最低12%、最高24%,其間還有14%、16%、18%、20%的不等比例,以後逐年增加集中存管比例,但尚未明確具體的過渡期時間。

央行支付司有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近年,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客戶備付金帳戶沉澱資金規模年複合增長率達58%,並且還在繼續快速增長。

近年,隨著移動支付的高速發展,大量支付機構允許用戶在虛擬錢包中保留現金餘額,占用備付金的孽息,成為不少支付機構主要的盈利模式,占利潤來源貢獻的八成以上。即便是支付寶、財付通這樣的大型支付機構,相關比例也很高。

新規的實施意味著央行對第三方監管工作重點已從「機構業務准入」向「合規風險監管」的核心深入,大量第三方支付機構也將面臨轉型的緊迫性。

據報,目前第三方支付機構有260多家,自2014年底最後一張第三方支付牌照發放以來,央行再沒有批准新的第三方支付牌照。

證監會:推出區域性股權市場業務及監管規則

1月13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證監會將抓緊制定區域性股權市場業務及監管規則,促進區域性股權市場健康地穩定發展。

1月11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規範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的政策措施,明確地方政府與證監會「齊抓共管」的監管責任。

據悉,區域性股權市場業務及監管規則已經向各相關部門徵求意見完畢,將擇機向市場公開發布。目前,全國共有40家區域性股權市場,個別省份有2—3家。

此外,1月13日,證監會電話通知部分證券、基金機構,叫停已經開通的小程序服務。具體包括暫停小程序內基金的交易、申贖、定投等交易功能,只能展示產品;開戶只支持頁面跳轉方式。窗口指導的內容要求立即執行。

1月9日,由證監會牽頭召開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的第三次會議,對下一階段開展交易場所清理整頓「回頭看」活動做出動員和部署。據稱,各種違法交易在社會上已造成動盪,出現了大量的信訪投訴。官方不得不集中半年時間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

保監會項俊波:重點處置潛在風險

1月12日,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在2017年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上稱,做好2017年的保險監管工作,關鍵要把「保險業姓保、保監會姓監」理念貫穿到監管工作的各個方面。

全面落實「保險業姓保」,在於重點圍繞公司治理、保險產品和資金運用三個關鍵領域,處置潛在風險點,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提升新形勢下從嚴從實監管的能力和水平。

對於「保監會姓監」,項俊波則認為,切實做到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是防控風險、加強和改進監管的必須。保險機構在防控風險中要發揮主體作用,要補齊金融體系中保險這塊短板,著力服務於降低實體經濟槓桿風險、金融市場波動風險和資產負債匹配風險。

2017年金融風險將更加頻繁暴露

2015年股災過後,習近平當局全面啟動金融反腐,加大了金融領域的監管力度。

特別是2016年初,大陸的房地產市場颳起了一股漲價潮,地方政府、商業銀行和房地產商為了共同利益勾結在一起,趁著當局鼓勵去庫存,令投機炒樓愈演愈烈,樓市幾乎失控,房地產價格一年上漲超過50%。

2016年5月9日官媒刊登題為「開局首季問大勢——權威人士談當前中國經濟」一文中,權威人士把「房地產泡沫」放在了第一位,後面跟著的是過剩產能、不良貸款、地方債務、股市、匯市、債市和非法集資。

2016年7月和10月召開的兩次政治局會議,均提到「抑制資產泡沫」。10月初開始,各地紛紛出台樓市調控政策。

習近平當局在2016年12月中旬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著力防控資產泡沫,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大陸經濟學家張明1月7日表示,金融風險在2017年將更加頻繁暴露,包括債市出現更多信用債違約、商業銀行表外違約加劇以及部分中小銀行表內資產質量惡化等。#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大陸藏個人信息黑色販賣鏈 銀行內鬼是源頭
中共央行深夜特急發文內含深意
川人:多重風險來襲,投資者如何應對?
習新一輪金融整頓 萬科股權事件或成風向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