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史料

《天工開物》冒死煉砒石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編按】《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書中記述的許多生產技術,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後有日、英、德、法、俄等譯本。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並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圖,描繪了一百三十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特分節刊登,以饗讀者。

燒石第十一卷──砒石

燒製砒霜的原料砒石(又名信石、砷礦石),像土但比土硬,像石但比石碎,掘土數尺便可得到。江西廣信(今上饒)、河南信陽都有砒井,因此稱為「信石」。最近生產最多的只有衡陽,一個廠家竟有年產達一萬斤的。產砒石的井中,水面上常有綠色的濁水,要先將水汲盡,然後再下井挖取。砒霜有紅、白兩種,各由原來的紅砒石(硫化砷)、白砒石(FeAsS)燒成。

燒製砒霜時,在地下挖一土窯,將砒石放入其中,窯的上部裝上彎曲的煙囪,用鐵鍋倒過來蓋在煙囪口上。下面引火燒柴,煙氣經過煙囪熏貼在倒放的鐵鍋上。估計積結物已貼一層,達到一寸厚時,下面熄火。待出來的煙氣冷卻,再第二次點火,照前法熏貼。這樣反覆幾次,一鍋之內已經結滿了好幾層,然後將鐵鍋取下打碎,就可得到砒霜。因此靠鍋底的砒霜內有鐵沙,就是破鍋渣。

燒製白砒只有這一種方法,而紅砒還有另一方法,即在分金爐內燒煉含砒的銀銅礦石時,由逸出的氣體凝結而成。

燒砒時,操作的人必須站在上風十餘丈以外的地方。下風所及之處,草木皆死。燒砒的人經兩年之後就要改業,否則鬍鬚和頭髮都要落光。此物人食少許就會致死。然而,每年產值卻成千上萬,都能很快售出而不滯銷。這是因為山西等地種豆類和麥類要用砒霜拌種,而且可用砒驅除田中的黃鼠害。浙江寧波、紹興的稻田必須用砒霜蘸稻秧,以確保豐收。要不然,光製造(毒煙)火藥與煉白銅,能需要多少砒霜呢?

原文

《天工開物》燔石第十一卷──砒石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凡燒砒霜質料,似土而堅,似石而碎,穴土數尺而取之。江西信郡、河南信陽州皆有砒井,故名信石。近則出產獨盛衡陽,一廠有造至萬鈞者。凡砒石井中,其上常有濁綠水,先絞水盡,然後下鑿。

砒有紅、白兩種,各因所出原石色燒成。凡燒砒,下鞠土窯,納石其上,上砌曲突,以鐵釜倒懸覆突口。其下灼炭舉火,其煙氣從曲突內熏貼釜上。度其已貼一層,厚結寸許,下復熄火,待前煙冷定,又舉次火,熏貼如前。一釜之內,數層已滿,然後提下,毀釜而取砒。故今砒底有鐵沙,即破釜滓也。凡白砒止此一法。紅砒則分金爐內銀銅惱氣有閃成者。

凡燒砒時,立者必於上風十餘丈外。下風所近,草木皆死。燒砒之人,經兩載即改徙,否則鬚髮盡落。此物生人食過分厘立死。然每歲千萬金錢速售不滯者,以晉地菽麥必用拌種,且驅田中黃鼠害;寧紹郡稻田必用蘸秧根,則豐收也。不然,火藥與染銅需用能幾何哉!

【注釋】

◎砒霜︰三氧化二砷,由砒石煉成。可做殺蟲、殺鼠藥。

◎曲突︰彎曲的煙囪。突,煙囪。

◎分金爐內銀銅惱氣有閃成者︰惱氣,引申為蒸氣。閃成,引申為冷卻。在冶煉含砷的銀銅礦時,從分金爐內放出的蒸氣冷卻而成。

◎染銅︰將砒霜等藥物加入純銅中煉成白銅。@#

──轉自《新三才》

點閱【天工開物】相關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