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對足球的堅定情感

對五、六歲的小朋友而言,足球不是比賽,也不需要心機,就是很單純的玩遊戲而已。(Pixabay CC0 1.0)

續前文

我出生於一九六二年,生長於純樸的高雄岡山,家裡經營的是佛具行,家中的三兄弟中,我排行老么。我的父母都是老實勤奮的人,對於孩子的期望除了好好念書和不要學壞之外,採取的是自由包容的態度。記憶中,我二哥是擅長手球的運動健將,就讀岡山國小時自己雖然有一群愛踢足球的小伙伴,但我卻沒有太熱中參與他們的活動,一直要到十二歲升上國中,我才真正開始接觸足球。

足球常常被人戲稱為「窮人的運動」,原因是踢足球需要的裝備,就僅僅是一顆球,而門檻這麼低的運動項目,卻在世界各地廣受歡迎,我覺得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就是,足球非常「好玩」,而且沒有性別或年齡的限制。五、六歲的小朋友,就可以開始踢足球,對他們來說,能夠把球踢得又高又遠,還可以跟其他的小孩在自然的草地上奔跑嬉戲,就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所以你常常會看到這個年齡的孩子,總是一起追著球跑來跑去——足球不是比賽,也不需要心機,就是很單純的玩遊戲而已。對於少年時初次踢球的我來說,足球就是一件充滿樂趣的活動。

岡山是個足球風氣很盛的地方,不僅國小和國中都有足球隊,也培養出好幾位知名的足球運動員。雖然如此,因為不想讓父母認為足球會耽誤課業,國中時候的我可說是非常「低調」地在踢球。我還記得有幾次校際比賽,早上我一如往常地背著書包出門,但卻沒有去學校上課,而是把書包藏在同學家,下午踢完球才又背著書包回家。當然,這種事情做了幾次之後,終於被家裡發現,父母也因為國三即將面臨升學,非常反對我繼續踢球。

在那個體罰小孩還很普遍的年代,父親為了讓我打消踢球的念頭,不止一次用連接窗戶縫隙的塑膠條教訓我,身為擅長跑步的足球健將,被打了幾回之後也是會跑給爸爸追。但奇怪的是,即便那時才十幾來歲,我卻已經對於足球有了很堅定的情感,雖然不被家庭支持,卻也從來沒有想過放棄。很多人說我是有天分的球員,因為足球員的黃金訓練期是九至十二歲,那是運動神經發育的關鍵階段,而我是在這個階段的尾聲才開始踢球;但踢了這麼多年的球,也培訓過無數的球員,個人的經驗告訴我:要成為一個好的運動員,除了先天的條件外,後天的努力同樣重要。記得以前每次和隊友約好集訓,我總是比別人先到球場暖身;而訓練結束解散之後,也經常留在場上繼續練習,而這麼做的唯一理由,就是我真的非常喜歡踢球的感覺。

國三畢業那年的聯考,我沒有考上任何一所高中,父親非常生氣,要我立刻去補習班準備重考。但偏偏那時台北有一場全國性的比賽,幾經思索,只好鼓起勇氣跟爸爸談判,條件是讓我踢完這場比賽,之後就乖乖補習念書再也不踢球。結果,那場比賽我們球隊獲得了全國亞軍的佳績,當時以足球聞名的高雄立德商工便找上我,希望我可以進入他們學校,並且加入足球校隊。十八歲時,我便離家到台北念書踢球,展開多采多姿的足球人生。@#(未完,待續)

──節錄自《足球家庭指南》/ 網路與書出版

(點閱足球家庭指南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