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會MIT留學生 審慎樂觀看臺灣

人氣 6

【大紀元2017年03月11日訊】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於3月5日下午4時假麻省理工學院與留學生座談,為了多與留學生互動,他簡短地敘述臺海兩岸關係,從美國政府提出部份庚子賠款創建清華大學,溯及其他外國政府慷慨地培植中國留學生,許多返國留學生成為國家中堅,為政府帶來新氣象的舊事,鼓勵在場留學生。為表達對留學生的關注之情,他還致贈親手書寫印製的家訓書籤及春聯,給所有在場同學。

對於同學們提到兩岸政局的交流可能,馬前總統認為中國大陸是否民主需再觀察,但轉變的機會一定有,臺灣從硬、軟性威權制到民主,戒嚴到開放,就是個例子。

開放的定義隨改革心態而異,現在蘇聯也談改革開放,但做法不同。尤其受到網路傳媒影響,中國大陸的年輕人和留學生已不同於以往,中國大陸人士也可赴臺觀光等,這些對於未來兩岸政經模式都會產生影響。至於現狀是否能一直維持,也很難說。然而,他持審慎樂觀的看法。

對於以ROC(Taiwan)為國名,是否有不當之處。馬英九說,如果沒有識別的問題,應該用Republic of China,但是在護照上或某些場合,ROC後面加臺灣,是彈性的做法,可釐清與PRC的不同。就實際情形而言,如果在國外場合,當他人介紹我們來自臺灣時,我們也不會要求改說ROC。

加了Taiwan並不表示臺獨,在外交上如此使用,是避免混淆,不是不尊重憲法,跟Republic of Taiwan截然不同。他強調九二共識,是在不違背憲法的原則下,保持做法的彈性,著眼在做事和為國人的方便,不是對憲法沒興趣。

對於自己過去兩任政績及民意褒貶,馬英九稱許賴幸媛擔任陸委會主委務實作風,認為內閣任命不需完全依黨政模式用人,以免(絶對的)權力造成(絶對的)腐化。至於中正紀念堂的名稱是法律訂定,若改為「臺灣民主紀念館」則有待商榷,臺灣民主若是沒死,何需紀念?但是「大中至正」改為自由廣場,是經過多次開會溝通,動機並非侮蔑踐踏,不必與文革聯想。從政期間,固然有人認為他不夠快意恩仇,他卻以「溫良恭儉,當仁不讓」自許。

哈佛臺灣留學生詢問馬前總統在8年任期內,臺獨支持度創新高,被嘲諷為「臺獨教父」的看法如何?馬英九滿臉驚訝,說他在國內或國外「從沒聽過!」,也許是中國大陸幾個媒體的說法,但不少在場留學生舉手回應曾經聽過這種說法。

馬英九反問同學臺獨的定義,並引申其義說,臺獨有1)自立自主,2)與中國分離兩層意義。民調中,現代年輕人逐漸認同臺灣意識、地域意識是很普遍的,但是贊成分離臺灣與中華民國,成立臺灣共和國的人數卻不多見。他說,「我倒是認識幾個臺獨教父,這麼叫我,不敢當!」

他說,臺灣與中國大陸沒有和平停戰協議,但是基本上雙方不處於作戰狀態。若雙方沒有和平,怎會有23項協議?臺灣在世界上有自主自立的實質,免簽證的國家有160多國,國家受尊敬,人民有尊嚴。臺灣的正統性在於實現國父的三民主義,在政經上沒有辜負國父的指示。若有幾個有力的政黨是好事,不同政黨執政時,就能體會治國當家的不易。至於國民黨如何吸引年輕人加入,要從改革、團結、茁壯到執政,按步就班,人民對國民黨是有期望的。

座談中,馬前總統避談馬王政爭、太陽花事件等,他對自己任內沒有完成年金改革感到虧欠,但是對於自己在美讀書4年半返國服務,則毫無遺憾。他說,臺灣政治安定、年輕學生參加國際比賽有很好的成績,回國可落實理想。現在年輕人赴美留學人數減少,但不表示出國深造人數減少或缺乏國際競爭力。最後,他鼓勵留學生不妄自尊大、不妄自菲薄,為國效力,雖有辛苦之處,絕對值得投資。

會議落幕,同學們紛紛領取紀念品,並與馬前總統握手、合影。在攝氏零下兩度的寒冬中,140個座位幾無虛席,據與會同學們表示,馬前總統治事用人的襟懷和開濶的思考角度,留給學子們不少內省與學習空間。◇

責任編輯:馮文鸞

相關新聞
同意馬英九赴美 府:無維安預警情資
馬英九訪美東智庫  美中台關係成焦點
馬英九最挺?郝龍斌:太多聯想
馬英九訪中華公所 撫今思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