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史料

《天工開物》造糖取汁用糖車 煎糖靠火候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編按】《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書中記述的許多生產技術,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後有日、英、德、法、俄等譯本。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並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圖,描繪了一百三十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特分節刊登,以饗讀者。

製糖──造(紅)糖

製造糖車要用兩塊橫板,各長五尺,厚五寸,寬二尺,板的兩端鑿孔安柱。柱上部的榫露出橫板外一些,下榫穿過下橫板外露二、三尺,埋在地下,使糖車安穩不搖動。上橫板中部鑿二眼,並列安上兩根大木輥(讀滾,機器上圓柱形能旋轉的東西),木輥周長大於七尺才適台。兩輥中一個長三尺,另一個長四尺五寸。長輥的桌露出橫板以便安裝犁擔。犁擔是用長一丈五尺的曲木作成,以便駕牛轉圈走動。輥上鑿有互相咬台的凹凸齒,兩輥相遇之處必須直而圓,使之密合。把蔗夾在兩輥之間一軋而過,這與軋棉花的趕車是同樣的道理。

蔗經木輥壓榨後便流出蔗漿,再抬起榨過的蔗插入輥上的鴨嘴中再三榨之,蔗汁便榨盡,剩下的蔗渣可當柴燒。支承雙輥的下面橫板上鑿兩個深一寸五分的眼,使輥軸不穿透下橫扳,以便在板上接受蔗汁。輥軸下端耍鑲鐵以便於轉動。接收蔗汁的下橫板上有槽,蔗汁通過槽流入缸內。每一石蔗汁要加五合石灰在其中。

取汁熬糖時,將三口鐵鍋排成「品」字形,先將熬濃的蔗汁集中在一口鍋內,再逐步將稀汁加入另二口鍋內。如火力不足,即少一把柴,也會把糖汁熬成頑糖(成粘膠狀),只起泡沫,而無法起砂結晶。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原文

《天工開物》甘嗜第六卷──造糖

凡造糖車,制用橫板二片,長五尺、厚五寸、闊二尺,兩頭鑿眼安柱,上筍出少許,下筍出版二、三尺,埋築土內,使安穩不搖。上板中鑿二眼,並列巨軸兩根(木用至堅重者),軸木大七尺圍方妙。兩軸一長三尺,一長四尺五寸,其長者出筍安犁擔。擔用屈木,長一丈五尺,以便架牛團轉走。軸上鑿齒分配雌雄,其合縫處須直而圓,圓而縫合。夾蔗於中,一軋而過,與棉花趕車同義。

蔗過漿流,再拾其滓,向軸上鴨嘴扱入,再軋,又三軋之,其汁盡矣。直滓為薪。其下板承軸鑿眼,只深一寸五分,使軸腳不穿透,以便板上受汁也。其軸腳嵌安鐵錠於中,以便捩轉。凡汁漿流板有槽梘,汁入於碙內。每汁一石,下石灰五合於中。

凡取汁煎糖,並列三鍋如品字,先將稠汁聚入一鍋,然後逐加稀汁兩鍋之內。若火力少束薪,其糖即成頑糖,起沫不中用。 #

──轉自《新三才》

點閱【天工開物】相關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