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大潭ㄚ髻鮫出沒 台學者籲設保護區停止開發

紅肉ㄚ髻鮫幼魚在白玉藻礁海岸棲息及被捕獲的潮間帶環境。(桃園在地聯盟提供)

人氣: 117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8年07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北報導)繼柴山多杯孔珊瑚、裸胸鯙,大潭藻礁又發現瀕危紅肉ㄚ髻鮫、龍紋鯊、黑邊鰭真鯊。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所帶領研究團隊2日表示,紅肉丫髻鮫的幼鯊與黑邊鰭真鯊,不僅提供建構完整藻礁生態系最高消費者的科學資料,更凸顯大潭藻礁生物多樣性豐富,對海洋生態、漁業資源保育具重要性,呼籲正視大潭藻礁的價值,立刻劃設保護區、停止繼續開發。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東海大學、台北大學組成研究團隊接受農委會林務局委託,從3月起進行10個月大潭藻礁生態、生物多樣性、水環境與社會經濟等研究調查。

研究團隊指出,截至目前為止,所有資料皆指向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預定地,大潭藻礁G1與G2區是目前桃園沿岸藻礁生態最完整,生物多樣性最好的區塊。除了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的紅肉ㄚ髻鮫(即鎚頭鯊)外,黑邊鰭真鯊、龍紋鯊也在大潭藻礁附近海域被發現。

桃園大潭藻礁面臨中油觀塘工業港區、第三接氣站開發案威脅,受到公民團體長期關注,四處奔走陳情,希望中油能夠放棄開發,將第三接氣站移到台北港。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主任湯森林表示,2017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在大潭藻礁G1與G2區發現ㄧ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後,大潭藻礁缺乏基礎生態與生物多樣性資料的窘境浮現檯面,引發支持中油開發的學者和公民團,對大潭藻礁生態好不好與生物多樣性高不高爭議不休。

湯森林說,研究團隊發現紅肉丫髻鮫的幼鯊與黑邊鰭真鯊。鯊魚是海洋中最高級消費者,也帶有海洋生態系的完整性,大潭藻礁很可能是這些幼鯊重要的孵育場,凸顯大潭藻礁對台灣海洋生態與漁業資源保育的重要性。

路易氏雙髻鯊 瀕危物種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溫國彰指出,在大潭藻礁發現路易氏雙髻鯊,是全世界瀕危物種,也捕獲沙拉真鯊等幼魚。根據國際研究,在珊瑚礁中,雙髻鯊這些頂級的掠食者,有辦法控制珊瑚礁生物的多樣性。而鎚頭鯊與鯊魚除了生態系意義之外,也具重要生態旅遊價值,在巴哈馬海域創造觀光產值就高達109.3億美元。

溫國彰表示,在美國佛羅里達發現雙髻鮫喜歡把岸邊、濁度較高區域當作棲地,與藻礁情形非常相似。大潭藻礁採集到5隻雙髻鮫,身長43~50幾公分,確定是剛出生的雙髻鮫,目前才解剖兩隻,還看不出雙髻鮫是否真的利用藻礁棲地做為育幼場所,未來會繼續做更近一步研究。

鯊魚、藻礁存在7千年 學界、政界現在才知

台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陳湘繁說,在觀音新屋沿海社區進行訪談時,近岸捕魚的在地漁民表示,夏天沿岸抓到鯊魚很普遍。當夏天南風吹過,海水開始混濁時,鯊魚會出現在潮間帶,除了雙髻鯊外,還可捕到真鯊、龍紋鯊;雙髻鯊體型可長到2、3公尺以上,但在潮間帶捕獲的都非常小。永安漁港船長則說,在春夏以及秋天特定季節,包括3~6月、9~10月,出海3、5海浬左右就可以捕獲鯊魚,去年他曾捕獲土魠連帶丫髻鮫、真鯊達上千公斤,而當地漁民甚至連鯨鯊都看過。

「鯊魚在藻礁海岸存在非常長的時間。」陳湘繁表示,沿岸、近海都有很豐富的族群。當地居民在他們的日常生活及經濟補貼上,鯊魚都扮演很重要角色,也是觀新、新屋沿海社區居民共同的生活記憶。藻礁已存在七千年,鯊魚可能也存在這麼長一段時間,當地居民早就知道牠的存在,學術界、政府卻是現在才知道。

裸胸鯙數量龐大 把大潭藻礁當棲地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林惠真指出,5月中到6月底,從南邊觀新藻礁保護區、大潭藻礁G1、G2區,到北邊白玉等6地點做裸胸鯙交叉調查。短短2個月,在永安、永興、保生、白玉都沒抓到裸胸鯙,在大潭G1、G2共抓到13隻。去年抓到的都是在50公分以上,今年終於抓到一隻35.5公分長,且在6月16日G2有2尾裸胸鯙重複被抓到,重複抓到表示裸胸鯙住在這裡,不是從別的地方被吸引過來。6月2日捕捉抓到7隻裸胸鯙,剛好公視在場見證大豐收畫面。

林惠真說,去年在G2區潮池捕獲裸胸鯙,估算平均捕獲率0.2,今年提升到0.5,有把握今年可以發現超過1200隻。最希望呈現大潭藻礁G1區是非常健康的生態系,不但有很多且居住在這的裸胸鯙,還是成體裸胸鯙;2隻ㄚ髻鮫,加上其他還不太確定名稱的鯊魚幼體,顯示獵食者數量龐大,且非常積極利用大潭藻礁育幼,這樣的生態價值,任何路人都可以懂,不需一再闡述。接下來要登錄標本,國際也都會看見,絕對不能再忽視。

怎麼照顧黑面琵鷺 就怎麼照顧ㄚ髻鮫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指出,台灣海峽是很多動物遷徙的重要管道。從太平洋北邊遷徙到南邊,大型鯊魚像鯨鯊、狗吻鯊都會在此洄游,因為海峽有比較穩定水域,可提供長途遷徙食物來源。更重要的是台灣海峽從淡水河口以北藻礁、桃園27公里藻礁等,有好幾個礁區可孕育沙底生物,可以在此養育幼魚,長到可以躲避天敵時就可以洄游。

錘頭鯊魚是群游型,會整群移動,這種鯊魚就像海中的黑面琵鷺,怎麼照顧黑面琵鷺就怎麼照顧在台灣海峽洄遊的物種。此外,在漁民的記憶中,什麼季節補什麼魚,什麼季節什麼魚會來,漁民都非常清楚,這些都是寫在時空膠囊中的紀錄。「大潭代表過去桃園沿岸的歷史中,很重要的食物庫來源。」◇

責任編輯:尚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