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漢字

神傳漢字看人生運道(十五)為臣之忠

倉頡像。(素惠/大紀元)

《忠經》第三章談的是為臣之道的忠。歷史上的忠臣比比皆是,篇篇精彩,文天祥在面對降元宋臣張弘範的勸降時,以一首舊作來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近代物理學發現人的精神能量的確是一種物質,當肉體消失時,精神能量的粒子仍然存在於天地之間,這樣的發現恰能破除許多人認為好人常常沒好報,忠臣往往沒好下場的誤區。

《忠經 塚臣章第三》說:「為臣事君、忠之本也。」「塚」有墳墓、山頂、大、地位高和正宗的意思。所以「塚臣」指的是朝廷重臣。如果我們從《忠經 聖君章第二》來看我們就知道忠臣並非愚昧的服從昏君的個人意志,而是輔佐君主成為造福百姓感動神明的聖君。魏徵幫助了唐太宗,諸葛亮成就了蜀漢,都是流傳千古的代表。

魏徵像,清人繪。(公有領域)

《忠經 塚臣章第三》又說:「本立而後化成。塚臣於君、可謂一體。下行而上信、故能成其忠。」唯有君臣一心,能信有行才能達成順天地之意,謀百姓之福的大事業。「夫忠者,豈惟奉君忘身,殉國忘家,正色直辭,臨難死節已矣。在乎沉謀潛運,正國安人,任賢以為理,端委而自化。尊其君、有天地之大、日月之明、陰陽之和、四時之信、聖德洋溢、頌聲作焉。」

所以忠臣之道乃在遵循天地規則,彰顯聖德。《忠經》第三章以《尚書》中的「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為結語。

清殿藏本諸葛亮像。(公有領域)

我們來看看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的明志,「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聖君不能失諫臣,而忠志之士亦不計一己之私利才能遵循天道所指。

所以諸葛亮建言:「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在諸葛亮的心目當中,郭攸之、費依、董允等人都是良實忠純,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內外大小之事皆向其諮詢。諸葛亮希望劉禪能「親賢臣,遠小人」,因此先漢才能興隆。「良實忠純,性行淑均」俱為塚臣品德。

圖爲《晩笑堂竹荘畫傳》中的諸葛亮像。(公有領域)

 

目前有許多家庭社會與職場上的問題,皆可在人的價值觀上找到關鍵,若為一己之私而活,為一己之見而爭,那麼人人如近敵則是舉目能見了。所以如果我們能從忠臣教子的智慧中來學習父母之道,那可達事半功倍之效。

讓我們靜下心敬讀諸葛亮的《誡子書》以三思我們教子的言行,「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韜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其中的「靜、修、儉、德、淡、泊、明、志、寧、遠、學、廣、勵精和冶性。」若能在父母老師們的生活中時刻反思實踐,那麼孩子們則有一面明鏡在前,將會幫助他們打下一個堅實的品德基石。末以詩一首為記:「塚臣靜修以明志,儉樸淡泊能養德,廣學致遠皆冶性,勵精實踐成君子。」@

點閱【神傳漢字看人生運道】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