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共同基金市場走過20年投資概念獲得認同

人氣 38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9月8日訊】 台灣共同基金市場在國際ROC基金揭開台灣共同基金序幕以來,轉眼間已邁過20個年頭,期間共同基金產品從配合政策法令到貼近市場需求,而隨著科技型、店頭型、價值型等類股型基金興起,台灣共同基金規模及受益人終於突破2兆元及200萬人大關,並成為市場上最受歡迎的投資工具之一。

據中央社9月8日報導,民國72年,政府為了引進外資投資國內股市,提升台灣股市在國際地位,由台灣 6家銀行及國外資金共同成立國際投信,同時發行台灣首支基金「國際ROC基金」,於海外募集4100萬美元順利成立後,即赴英國倫敦交易所掛牌,將投資台灣股市的第一支共同基金賣給國外投資人,自此揭開了台灣共同基金序幕。

另外 3家老投信光華、建弘、中華投信也陸續在民國75年間成立,而證管會為了提高法人機構之投資比重在財政部長王建 (火宣)開放設立投信事業的政策下,在民國81年,由當時證管會主委張昌邦主導,才又開啟了11家新投信的設立大門,也掀起台灣市場一股基金投資熱。

從 4家老投信至今,台灣目前已有43家投信,共發行346支海內外共同基金,市場總規模突破2兆,投資人數約200萬人。從市場剛開發時,共同基金為少數法人及中實戶的投資工具,到現在台灣平均每10位民眾,就有一位有參與共同基金的投資經驗,顯示出,共同基金的投資概念已逐漸為一般投資人所接受。

台灣共同基金市場發展初期均由政策面主導,從配法令及金融發展政策,到隨著投資趨勢的演變,創造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國際投信成長背景亦代表著台灣金融業的重要里程碑。民國75年1月成立了「國際第一基金」,這是第一支以銀行法人和自然人為目標對象的基金,也是首先透過銀行通路對散戶銷售的基金,該基金並成為接續成立的同類型基金之先聲,並銜接上台灣證券市場快速成長期。

隨著台灣經濟快速成長,外匯存底急速上升,政府絡資本市場及提供台灣的投資人投資國外股市的機會,在民國78年2月,第一批海外基金應運而生;緊接著債券型基金、平衡式基金也跟著鬆綁,在此期間,台灣股市歷經萬點行情洗盤,指數震盪幅度加劇,一度使整個基金管理資產規模大幅萎縮。

直到高科技產業創造台灣經濟奇蹟,電子資訊業產值大幅提升,躍升為大盤主流類股,外資將資金加速匯入以加碼台股,投信公司為配合市場需求,一時之間以投資電子類股為主的科技型基金大行其道,投資人參與共同基金意願也明顯提升,85年後隨著台股指數走揚,台灣共同基金市場規模也同步成長。

而研擬近10年的代客操作終於在90年6月開放,帶領台灣共同基金市場跨入另一個里程碑,全權委託業務可完全依據客戶自身的投資屬性及投資目標量身訂作,第一批政府四大基金委外代操也在90年7月16日正式提撥,150億代操資金在經過一番激烈競爭後,分別由國際、怡富、群益、統一、保德信元富、新光、大眾、復華及景順等 9家投信奪標。從共同基金的大眾化到代客操作客製化的資產管理,投信公司在台灣資本市場所扮演的資產管理角色愈顯重要。

此外,近 2年,在政府開放外資在台灣成立百分百持有投信公司後,海外資產管理公司掀起了一波波收購本土投信的熱潮。從荷蘭銀行收購光華投信起,美商保德信、英商保誠人壽、瑞士銀行則分別收購元富、京華、寶泰 3家投信公司,其中,又以保誠人壽以每股83元收購京華投信最高。緊接著匯豐銀行亦在去年斥資 2億美元買下中華投信;景順集團則以1.16億美元買入中信投信70%股權,再度引起市場高度關注。

今年年初,央行為平抑台幣升值壓力,再次開啟投信募集海外基金大門,總計共有24家投信,申請25檔基金,共600億額度,其中,又以美國區域型基金及醫療生技型基金最顯熱門。

台灣股市從前年10393點一路下滑後,其中,歷經了網路科技業泡沫化、台灣921大地震、美國911恐怖攻擊事件、曾帶動股市狂飆的高科技產業也呈現成長停滯現象,再加上全球產業景氣低迷、企業存貨率高居不下,裁員聲頻傳,近期又在美國大企業財報疑雲的陰影下,全球股市呈現大幅衰退。

FED連續降息,投資人處在低利率投資環境下,紛紛尋求避險的管道,保本或固定收益的投資工具成為最熱門的資金停泊站,這也使得具免稅、安全性高的債券型基金成為市場新寵,國內整體基金規模亦在債券型基金大幅的掖注下,一舉突破 2兆,受益人數也同時跨過200萬,台灣共同基金市場走過20個年頭,目前已成為市場最熱門的投資工具之一。(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參議員訪團16人抵台 將拜會賴清德蕭美琴
台立院職權行使法三讀通過 青鳥行動15縣市串聯抗議
日媒:北京分析星鏈 憂共軍若侵台動向被曝光
偷排重金屬鉻廢水超標15倍  台中業者不法所得1.8億全沒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