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談

防疫物資印詩文 日本捐助傳溫情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iStock)

不久前,媒體報導,日本捐贈給中國的防疫物資箱上,印有漢文詩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等。有網友為其傳達的愛心和情意所感動。詩句所蘊涵的典故,也同樣傳為佳話。

1. 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出自《繡袈裟衣緣》,作者是日本長屋親王(684年-729年,天武天王之孫,高市王子的長子)。長屋王曾擔任日本相國。

據《唐大和上東征傳》記載,日本僧人榮叡、普照在大唐留學十年後,想要回國,請到宰相李林甫兄長林宗的文書,交予揚州倉曹李湊,令他修造大船,備辦糧食。

在回國之前,榮叡、普照來到揚州大明寺,懇請鑒真和尚一同東渡,前往日本傳授戒律,以興隆佛法。

鑒真和尚回答說:「昔日,我聽說南嶽惠思禪師遷化之後,托生倭國王子,興隆佛法,濟度衆生。」他還聽聞日本國長屋王崇敬佛法,曾經製作了千領袈裟,施予國中僧眾,並且在袈裟衣緣上,繡著四句詩「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鑒真和尚說起這些往事,認為日本佛法興盛,確實是有緣之國,因而同意東渡日本。

長屋王這首詩收錄在《全唐詩》卷七百三十二中。「寄諸佛子,共結來緣」,昔日日本長屋王希望佛子在同一佛陀的信仰下,再結來生緣。而今在大疫肆虐下,再來品讀這句詩文,領受的是別樣的情懷。不管身在哪個國家,希望世人勿要對立,要攜手相助;勿要產生糾紛,要和諧相處;勿要心生傲慢,要彼此尊重和包容,共渡疫情災難,共結未來美好的因緣。

2. 豈曰無衣 與子同裳

「豈曰無衣 與子同裳」出自《詩經·秦風·無衣》第三章。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殺後,秦襄公與各國諸侯擁立幽王之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為避免犬戎侵擾,周平王將都城遷到洛邑(今洛陽),秦襄公帶兵護送。周平王遷到洛陽後,是為周平王,史稱東周。

西戎無道,侵奪了周朝國土。公元前770年秋,周平王詔令秦襄公出兵攻打西戎,並與他立下誓約:如果秦國能夠驅逐西戎,所得土地盡歸為秦國封地。

周平王派了一位上大夫帶領百人卒乘官兵,協助襄公整飭秦軍,教秦軍穿戴和使用周朝制式軍服、盔甲等裝備,以及運用卒乘排兵布陣等等。《秦風·無衣》這首詩就是這位上大夫與秦軍將領的對話。

其詩文第三章曰:「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大意是說:怎麼能不準備好衣裳呢?跟您一樣都穿(周)制式的衣裳。天子詔令秦國出兵,我軍已經準備好了兵力和軍備,將與您一同前行。

《秦風》中用「同澤」「同袍」「同裳」表達聯軍共同遵守的禮儀和道德規範。這首詩本身語調慷慨激昂,同仇敵愾。日方引用「豈曰無衣?與子同裳」,表示彼此有難同當,同心協力抵禦疫災的信心。

3. 青山一道同雲雨 明月何曾是兩鄉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二句詩出自唐朝王昌齡《送柴侍御》。全詩曰:「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王昌齡爲友人送行,作了這首詩。詩文大意是說,沅江的波濤連接著武岡(今湖南縣級市),為你送行並不覺得感傷。青山一路相連,你我共沐風雨,同望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鄉?

詩文中的沅江、武岡在中國湖南。日本和中國雖然隔山隔水,但也並不遙遠,就像波濤連接著的武岡,彼此身在二地,卻是同雲雨,共明月,休戚與共。

《全唐詩》卷732

《唐大和上東征傳》

《史記·秦本紀》卷5

明珠:《詩經》賞析:〈無衣〉(二),大紀元新聞網,2020年2月27日@*#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