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旅遊開發壓力長城需要精神文明屏障

標籤:

【大紀元7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廖真翊特稿)被視為人類共同文明遺產的萬里長城,在屏障功能消失的今天,已成為中國大陸發展觀光不可或缺的搖錢樹;面對旅遊開發與文物保護的矛盾兩難,北京當局八月一日將施行「長城保護管理辦法」,從長城保護學者的角度觀之,有了法制架構以後,長城現在最需要的是「精神文明的屏障」。

全長一萬兩千七百里的萬里長城,過去是華夏文明的屏障,現在則需要人類「精神文明的屏障」保護它。

對於千呼萬喚始出來、八月一日將正式施行的「北京市長城保護管理辦法」,長期投身長城保護運動、關切長城保護議題的北京學者多持正面評價,但是也不忘提醒「有了法還得要落實執法」,有關當局應向民眾宣導長城保護的法制觀念,同時研究如何落實違法取締工作。

「中國長城學會」秘書長董耀會直言,立法仍須注意其可操作性,以長城橫亙整個中國大陸的廣大幅員來看,未來如何落實執法,仍有一段漫漫長路有待摸索。

他同時強調,長城保護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啟發人們對長城文明的傾慕之情,並藉此促成整個社會對萬里長城這個文明遺產「自覺性的保護意識」,激發人類精神文明可貴的一面,成為保護長城的最後屏障。

以長城學會當下推動的「新長城扶貧工作」為例,這項計畫主要補助一萬名長城周邊偏遠地區的貧寒學子順利就讀大學,雖然乍看之下與長城保護沒有直接關聯,卻能在這些年輕人心中,產生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

董耀會指出,過去因為生活條件限制,傳出農民利用長城設點收費、甚至挖長城磚搭建房舍等令人遺憾的事件,現在除了法律宣導,長城協會還透過改善農民生活、提供補助等方式,讓農民成為「長城的保護者」。

除此之外,針對長城保護的四大問題:「管理職責分工不清,大部分未開發的長城段疏於管理」、「重要關口無序開發,破壞原有環境風貌」、「未劃出保護範圍和限制地帶」、「長城本體建築破壞日益嚴重」,長城保護法確定了「原狀保護、科學規劃、合理利用」的原則,長城學會將會持續關切這些原則是否確實落實。

至於目前在北京境內六百三十里的長城,董耀會建議有關當局在文物保護及滿足人們親近長城間取得平衡,除了加強保護熱門景點(如八達嶺、居庸關等長城段)原貌保存外,同時也選擇部分受到民眾歡迎的野長城(如黃花城、箭扣長城段等)加強管理,在兼顧民眾安全及保護長城古蹟的雙重考量下,適度開放民眾攀登。

他強調,綿延於荒山野嶺間的「野長城」,以蒼涼古樸的景色吸引著民眾走近荒煙小徑、登上叢山峻嶺,這些想親近長城的人並沒有錯,為遊人修路設梯收取門票補貼家計的農民更沒有錯,主要是主管單位必須拿出明確的管理規範取代過去的「不作為」,並且以「文化價值優於經濟價值」的觀念,喚起人們對長城的關注。

相關新聞
中國文化部批准十家企業經營全國連鎖網吧
【專訪】《紅塵》作者:中共党史—紅色政權殺人史
殷明輝:触摸滄桑(五)
法治斌病逝  翁岳生城仲模深感惋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