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名相

歷史故事:孔明 - 六出祁山(上)

奉命北伐

三國末期蜀國劉備為替關羽報仇,不顧諸葛亮反對,憤怒地向吳國孫權開戰。事由關羽在荊州被吳、魏聯軍圍攻,關羽決意堅守到底,不想有負劉備所托,但最終不敵兩國千軍萬馬夾擊,而告荊州失陷,並與義子關平等忠心愛將壯烈成仁。不過,劉備向孫權復仇一戰卻因軍事上失誤大敗收場。

公元二二三年四月,劉備自知不久人世,臨終前托諸葛亮輔佐兒子劉禪治理蜀國,並且統一天下。諸葛亮受命於危難之間,答應劉備。劉備含恨鬱死白帝城。

諸葛亮為了北伐時無後顧之憂,決定先向南蠻孟獲下手。他採取和夷策略,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孟獲被諸葛亮七擒七縱,無話可說,真心降服蜀國。諸葛亮更恢復與吳聯盟。

終於,大戰降臨!諸葛亮向劉禪呈上流傳萬世的「出師表」後便辭行北上。

鬥智大觀 諸葛亮對司馬懿之驚世大戰

實際上,量兵力蜀國根本無法與魏國抗衡。諸葛亮不惜一切毅然向曹魏討戰的原因是他曾對劉備許下統一天下,完成霸業的承諾。

正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此乃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六出祁山中,許多典故如:「空城計」、「揮淚斬馬謖」等後來一一成了無數三國愛好者的話題。

第一次北伐

在蜀漢建興六年(公元二二八年)春,諸葛亮令趙雲等作疑兵,擺出由斜谷(今陝西眉縣南)攻郿城(今眉縣北)的態勢,以吸引魏軍;自己則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肅西和縣祁山堡)方向進攻,隴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繼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維,一時關中大震。可是馬謖違背諸葛亮部署,為張郃所敗,丟了街亭;趙雲等出兵也不利,諸葛亮只得退回漢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漢附魏。老將趙雲在出第一次祁山結束時病逝。

第二次北伐

同年冬,諸葛亮乘陸遜在石亭打敗曹休之機,出散關,包圍陳倉(今陝西寶雞西南),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軍趕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漢中。

第三次北伐

建興七年,亮進攻武都(今甘肅成縣)、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打敗魏援軍,佔了這兩郡,留兵據守,自己率部回師。次年,魏軍進攻漢中,諸葛亮加強防守,又增調援軍,再由於連續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軍撤退。(待續)

(香港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