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水荒現生態危機

人氣 2
標籤: , ,

【大紀元9月21日訊】“月牙泉的水深不到1米了!”

憶起兒時站在鳴沙山上,看著滿眼泉水不敢往下跑的情形,生於敦煌、長於敦煌,之後在敦煌水利部門工作的40歲的朱建明先生,憂慮大於懷舊:“月牙泉的乾枯,看來是遲早的事情!”

資料顯示:上個世紀60年代初,月牙泉水域面積22畝,最大水深7.5米,至1998年,水域面積僅存6畝,後淘泉清淤、回灌治理,目前水域面積8.5畝,水深不足1米。

朱建明認為,如果不引水補給,不出1年,月牙泉便會消失。

朱建明說:“問題的嚴重性不單單在於月牙泉水位的下降。月牙泉只是敦煌生態變遷的一個預警器。”

和朱建明一樣憂心敦煌未來的人不在少數。他們憂心的不光是自身的飲水和吃飯問題,還有莫高窟等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敦煌境內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

他們都十分熟悉一位專家的說法:“如果敦煌的生態問題得不到很好解決,敦煌將有可能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二個樓蘭古國。”

支撐這一說法的,是現實生態環境的變遷:同時發源於祁連山的疏勒河、黨河共同滋養著敦煌西北 大面積的濕地植被,構成敦煌天然的綠色屏障。

但由於大氣環境的變化和人為因素所致,黨河來水減少,造成黨河資源性缺水斷流。同樣的問題,出現在疏勒河上,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疏勒河上游兩座大型水庫的上馬,使得疏勒河在敦煌境內長達300公里的河道斷流。

隨著兩條河流的相繼斷流,敦煌境內地表水對地下水 的補給嚴重不足,敦煌人開始打井取水用於農業灌溉和城鄉人畜飲水,每年開採地下水超過4000萬立方米。過量開採地下水,其結果是地下水位的持續下降。

據觀測,1992年至2001年,敦煌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以0.43米的速度下降,累計水位下降超過10米。

“正因為地表水相繼斷流,地下水超量開採,水資源涵養不足,敦煌已經成為一個嚴重資源型缺水的區域。”敦煌市水務局辦公室副主任張斌說,這是18萬敦煌人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他介紹說,與水資源短缺相伴相生的是敦煌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到目前,敦煌全市天然林僅存 130多萬畝,較之新中國成立初期減少40%;胡楊林僅存14萬畝,減少67%;可利用草場減少77%,且現存草場不同程度地存在沙化和鹽鹼化的現象。寶貴的濕地,平均每年以兩萬畝的速度在消失。綠洲內的1萬餘畝鹹水湖和1000餘畝淡水湖80%已不復存在。

與此同時,土地沙化面積每年以兩萬畝的速度增加,沙漠向綠洲逼進了3~4米,大風和沙塵暴等自然災害加劇。

“敦煌水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已經危及到敦煌的可持續發展,如不儘快解決,敦煌將面臨沙進人退、生態失衡的嚴重後果,有可能成為第二個樓蘭古國。”@@(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颱風令人憂  無颱令人愁  廣東零颱影響生態
建立學生榮譽感嘉縣布袋國小榮譽券反應佳
台灣東縣池上開發區辦理平地景觀造林計畫
還臺灣好山好水  千名志工溪頭為森林而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