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

李家同:教授治學——大學追求卓越的重要步驟

我們做教授的都知道大學畢業根本談不上有學問,即使拿到博士學位,也談不上有學問,做學問是終身的事,我們唯有戰戰兢兢地做一輩子的學問,才可能被稱為一個有學問的人。

報紙上說,因為教育部要補助大學,使大學可以更加卓越,各大學無不使出混身解數,提出好多偉大的計畫,希望能經由這些計畫而爭取到龐大的經費。對於教育部而言,他們當然希望這些經費能夠使得我國出現幾所在國際上非常有名的卓越大學。

我卻希望我們不要有一種迷思,以為我們之所以不夠卓越,完全是因為經費的緣故。由於我們經費不夠,我們不能做好的實驗,不能收集足夠的資料,因此我們沒有非常有名的教授。

我們實在不該將我們不夠卓越的原因完全歸咎於經費不足,也許我們的經費比不上美國那一些經費非常充裕的名校,可比起歐洲很多大學來說,我們的研究經費絕對好得多。至少我們的研究經費,比印度的一般情形充裕多了。可是就以演算法這個領域為例,印度一直有很多研究成果、一流的教授,這是我們該好好檢討的地方。

我始終有一種感覺,我們大學教授們用功的程度仍有改善的空間。同仁中,「潛心做學問」的人其實不多,很多教授在國內成了名教授以後,就忙得不得了,成天開會,成天忙著申請各式各樣的計畫。還有一些教授,雖然成天忙著做研究、寫論文,但是整天想到的不過是希望立刻有研究成果,通常這種教授也的確會有些研究成果,但是因為他們太急著要得到一些研究結果,常常沒有時間做深厚的學問,因此這些教授也往往只能到達某一水準,要到達卓越的世界第一流水準,會有很大的困難。

任何一所卓越的大學,都一定有一些非常卓越的教授,而這些教授之所以卓越,除了用功做研究以外,還一定有相當深厚的學問,沒有深厚的學問,頂多做出一些花拳秀繡腿型的研究,不可能做出非常特殊、非常有創意的研究的。

學問絕非靠錢堆出來的,我們可以用錢來買儀器、造大樓及收集資料,我們就不能用錢來創造一個有大學問的教授,學問完全靠教授自己努力出來的。

我們做教授的都知道大學畢業根本談不上有學問,即使拿到博士學位,也談不上有學問,做學問是終身的事,我們唯有戰戰兢兢地做一輩子的學問,才可能被稱為一個有學問的人。

以我這個做資訊科學的人而言,其實我應該乖乖地去多唸一些數學。我一輩子都羨慕我們這一行幾位大師級的學者,他們當然一定是聰明絕頂,但他們也確實在數學的造詣極深,有那種深厚的數學能力,才能夠寫出那幾篇永垂不朽,影響力極大的論文出來。

我最擔心的是︰政府最後作了決定,給幾所大學大筆的經費補助,拿到補助的計畫主持人,因為要執行計畫而大忙特忙,忙著開會,忙著購買儀器,更沒有時間做學問了。

也許我有點想法怪異,我認為我們國家的教授已經不應該再拚老命爭取更多的資源,因為政府已經給我們不少的支持。值得我們檢討的是︰我們夠不夠靜下心來做學問。

我常希望看到各大學的研究室中入夜以後,有很多的教授和研究生並不在匆匆忙忙地做實驗趕寫報告,想趕快發表一篇論文,而是在學問上下功夫。我承認我們如此做,不可能有立竿見影之效,可是這是厚植學術國力的作法,時間長了,功效就可以看出來了。@(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