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皇帝

【風雲人物】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

【大紀元3月31日訊】黃帝又稱有熊氏、軒轅氏,中國人所稱炎黃子孫的“黃”就是指黃帝。他原本是古代一個部落的首領,後來不但整合了四分五裂的中原,為華夏五千年歷史文明奠定堅實的基礎,而且追溯中華民族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根源,幾乎可以說都肇始於黃帝時期,故他被後人尊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

《太平禦覽》中說︰「黃帝之初,養性愛民,不好戰伐,而各帝以方色稱號,交共謀之,邊城日驚,介冑不釋。….於是即營壘以滅四帝。」意即黃帝原本不喜歡戰爭,可是由於當時各方諸侯相互攻擊、戰禍不斷,且嚴重威脅到他們部落的安全,因此他不得已才毅然肩負起安定天下的責任。

黃帝早期位於西北一帶,後來沿黃河進入中原,爭雄稱霸。他在征服其他部落的同時,也進行了一次民族的大融合。他一生歷經許多重大的戰役,其中最大一場戰役是當時蚩尤暴虐無道、生靈塗炭,天下共主炎帝無可奈何,只好求助於黃帝。黃帝於是與蚩尤大戰於涿鹿,最後擒蚩尤而誅之。因他的赫赫戰功,故取炎帝而代之,被諸侯們尊為天子。

黃帝在位期間,國勢強盛、政治安定,並且有許多重要發明,例如:文字、音樂、曆數、宮室、舟車、衣裳和指南車等。傳說當時蚩尤戰敗逃跑時起了一場大霧,使黃帝的軍隊迷失方向,後來靠「指南車」的指引,才獲得最後的勝利;黃帝妻子名叫嫘祖,親自教婦女養蠶、繅絲、織帛,從那時候起才有絲和帛可以製作衣服;黃帝時也有一名叫倉頡的史官,創造了中國的漢文字。

他在位時「百官正而不私,上下調而無尤;法令明而不暗,輔佐公而不阿;田者不侵畔,漁者不爭隈;道不拾遺,市不預價。」孔子很景仰黃帝時期政治清明、路不拾遺的「大道行」,故倡導君主都應該以三皇五帝「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作為施政的目標。

因為黃帝對中華民族的貢獻幾乎是全面的,不是常人能做得到的,所以後代有許多關於他的神話傳說,例如:他出生幾十天就會說話了;他能成命百物,是主雷雨之神;傳說的五帝之中,他居中央上帝的位置….等等。總之,為感念他的偉大事績,黃帝被後代子孫同時賦予了帝王和神明的象徵。@*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