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談

【民間信仰】關聖帝君

【大紀元3月6日訊】一日,孟子見梁惠王。王問孟子,您遠道而來,將給我國帶來甚麼利益?孟子回答:「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其實今天很多人在考慮事情的時候,不也是使用這種功利主義的思維嗎?所謂「道義放兩旁,利字擺中間」。

如果問宗教對社會的功能,那大概就是在人類道德敗壞的今天,積極的鼓勵人多做好事,消極的抑制人少幹壞事吧!世風日下,利益掛帥,金錢主義。關聖帝君的信仰,還保留了一點古人的善良文化。

關聖帝君,即三國時代的關羽,字雲長,山西解縣人,蜀漢的大將軍。自從與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後,不曾背叛過誓言。曹操誘之以珠寶美女,關羽不為所動,封金掛印,單刀匹馬,千里保皇嫂,過五關斬六將。雖然論武功力氣,關羽不及呂奉先;論計謀智力,又比不上諸葛孔明。然輕財重德,忠義勇武,要找出一位三國無雙的人物,恐怕非關雲長莫屬。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民間拜關公,在其死後即有所聞;統治者拜關公,可追溯到北宋,當時中國正值內憂外患,皇帝認為關羽的忠義能激勵人心,封關公為武安王,此後歷朝歷代皆有加封,如「三界伏魔大帝」、「忠義神武靈佑關聖大帝」等。

孟子講大丈夫,「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關聖帝君成為華人社會普遍的民間信仰,不能不歸因於其輕財重義的典範。試問在物質利益面前,多少人能堅守正義,選擇人性中那先天的純真與善良?@*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