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散文

子寧:家鄉之旅(四)

【大紀元5月2日訊】冬天了,快過年了。所有的商業街都非常熱鬧。出租車所到之處可以看到各類店舖高掛的漂亮的牌子。幾乎每個店舖的外面,都堆積著廢紙,廢塑料袋和快餐飯盒以及其它花花綠綠的垃圾。購物的人流就是在這些垃圾中穿行著。人行道凹凸不平,到處是散亂的冰,冰大多是黑色的。

  

小的時候,這些商業街有很多古舊的建築。建築上有很多漂亮的古式裝飾。聽說,那些古建築至少有二三百年的歷史了。現在,這些建築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水泥建築。高低不齊,式樣各異。各個商家更是各顯神通,把各自的建築裝飾得五花八門。

  

小的時候,我把這些商業街的風格當做一種文化。雖然老舊,但是韻味十足。現在,面對這些五花八門的水泥建築,我不知道該說甚麼。

  

建築的隨意和雜亂,明示著這個城市文化的沒落。這是我從這些花花綠綠的建築中體驗到的。我懷念那些老舊的建築和幽靜的街道,以及從容不迫,友善的民風。

  

終於到了長途汽車站,試探著進入洞窟般的建築內。發現情況和預想的大不相同。乘長途汽車的人多得出乎意料。我決定放棄為了買一張汽車票和幾十個壯漢擁擠撕打。

  

下了過街地道,來到了對面的火車站。火車票很容易買的,沒有擁擠,也沒有撕打。

  

第二天,哥哥做東,請我和姐姐,姐夫一同到餐館吃飯。哥哥告訴我,本地的餐館,晚上大部份要預定的,生意都很火。這個城市是著名的「鬼城」–白天沒多少人,也沒幾個活著的企業,但是到了晚上,飯店,KTV,桑拿卻火得厲害。工人差不多都下崗了,會到這種地方來嗎?當然不是下崗工人來消費,多是公款。我哥哥告訴我。

  

我還是不大理解–既然企業大多倒閉了,那麼政府機關哪裏來的錢如此大吃大喝,如此狂嫖濫賭?

  

人向我解釋,政府花的錢,都是銀行的。一個市長當得好不好,有沒有政績,大致取決於他能從銀行弄到多少錢。弄到錢的市長,自然就可以不顧一切地大上城市建設項目,建高樓,建世紀大道。這就是政績。同時,這個城市的上上下下也就都有錢花了。當然了,這些花掉的錢,是永遠也收不回來的。下一任的市長,自然是如法炮製。遼寧省的一個小城市,就在國有銀行欠債30多億元,而這個城市一年的GDP才十幾億元。

  

我吃驚地聽著這些故事,那些向各地政府貸款的國有銀行豈不要有朝一日徹底崩盤?我的家人說,會的,這只是早晚的事。

  

國有銀行崩盤,這個國家怎麼辦?這個國家的老百姓怎麼辦?我不敢想下去。

  

我從沒在政府工作過,現在我才知道我有多幼稚。姐夫告訴我他所在那個城市的故事,讓我震驚。

  

這個城市的市長原是本省一個末流大學的校長。因為此人的姐夫榮升為副省長,他也被任命為這個城市的市長。這位市長上任後的第一件事是把市政府各局的頭頭徹底大換班。此舉的奧妙在哪裏呢?奧妙就在大換班的時候,誰給新市長錢多,誰就可以換到油水大的局當局長;給市長錢少的,自然就被換到清水衙門。有沒有不給新市長上錢的呢?有,他們全被降職了。

  

這次局長一級的地震自然引發了各局內部的小地震。花了近百萬元才買到位置的局長們,自然要把投資儘快回收,並成倍地獲利。因此各局內部也開始了五花八門的地震。不同但相似的故事天天發生著–一個科級的位置要20到50萬才能買到;錢花得少的,自然被換到清水衙門;不花錢的,自然被降職。這些科級公務員的錢從哪裏來呢?當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買到官位的下級公務員們自然要變本加厲地禍害本地的企業和百姓,特別是民企。

  

類似的地震每幾年就要發生一次。換句話說,本地的百姓和企業,每幾年就要經受一次大地震,而小地震,則是每天都在發生的。

  

政府和國有企業的官,都是買的,而且是明碼標價。

  

這樣的政治環境,經濟如何發展?誰還敢來此地辦企業?

  

當然有人辦企業了。我哥哥和姐夫異口同聲地說。本地的企業,特別是民企,都是黑白兩道雙通,以政府官員為後盾的。本地最成功的企業是房地產業和採礦業。所謂房地產業就是官商勾結,批到別人批不到的地號,然後從銀行弄到現錢。翻手一炒,幾千萬就到手了。至於銀行的貸款,是不必還的,頂多宣佈公司到閉吧。採礦業,更是億萬富翁層出不窮。只是各級政府從沒有發放過一個採礦許可證。經過幾年瘋狂的濫采,當地的寶貴資源已經不再具備工業化開採的可能性了。這兩種生意,是本地僅有的兩種上規模的民企。但是,這種民企並不是誰都可以幹的。沒有政府官員做後盾,沒有本地黑幫的支持,是決辦不成的。事實上,這兩種民企就是由兩種人經營的–一是政府高官的親屬朋友,二是本地黑幫。

  

「這個問題是東北共性的還是局部的?」我問道。我得到的回答是,這是共性。在東北,一句流行的話是–不按套路打。甚麼叫套路?大概指的是法律,道德,規章等等諸如此類的東西吧。在這個地方,法律和道德已經被蔑視到了極點。一個尊重法律和道德的人和企業,在這種地方是無法生存和發展的。環顧四周,整個東北有像南方那種靠自己打拼出來的民企嗎?至少我和我周圍的人沒發現。「不按套路打」已經體現到了民風。當我乘出租車行駛在市區的時候,已經領教了本地人有多麼「不按套路打」了。

  

腐敗,像癌症一樣在東北的政府和國企間漫延,同時扼殺著東北所有健康的政治和經濟細胞。這個我曾經引為自豪的地方,已經成了落後和邪惡的代名詞。

  

遼寧,在過去的五十年裡,一直是中國工業,經濟,文化,教育最發達的省分。即使到了今天,遼寧省人均受教育年數仍然是全國各省中最高的。因為其製造業極其發達,長期被稱為「共和國的長子」。因為其體育事業的發達,長期被稱為「遼老大」。可是,這次家鄉之旅,使我不得不深思,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我曾經頗為自豪的家鄉。

  

離開家鄉的路,就是17歲那年走過的。那時,我滿腦子都是對未來的憧憬。走在同一條路上,現在的我,卻對家鄉的未來充滿了迷惑。@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