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品牌故事》奧黛莉 內在美打天下

人氣: 10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卓怡君/專題報導

現在不少女生衣櫃一打開,成套內衣一字排開,款式與顏色讓人眼花撩亂,然而,在50年前,1碗陽春麵賣2塊錢,1件女性內衣卻要30塊錢,內衣如同奢侈品,目前在台灣擁有超過200家內衣專賣店、年營業額20億元的奧黛莉,自50年前投入內衣製造,現在台灣每10件賣出的品牌內衣,就有1件是來自奧黛莉,創造出屬於台灣的內衣王國。

蕭秀靜 巧手創出一片天

50多年前,心心內衣(奧黛莉前身 )的創始人蕭秀靜,因一雙巧手,開始為人縫製內衣,當時,女性私密的內在完全純手工,既沒有鋼圈,也沒有襯墊,蕭秀靜一個人踩著裁縫車,靠著精細的剪裁才能做出支撐及修飾的效果,而蕭秀靜細緻的做工和剪裁,讓當時保守的仕女藉由量身訂作的內衣,可以挺直腰背,表現出最優美的體態。

先生支持 自創心心內衣

隨著蕭秀靜的作品獲得廣大好評,一傳十,十傳百,要求訂作的客人越來越多,在蕭秀靜的先生陳克文全力支持下,1957年,夫婦聯手在台中熱鬧的市府街成立「中心女內衣店」,果然一炮而紅,吸引當時最具份量的遠東百貨特別前來拜訪,請蕭秀靜到遠東百貨設櫃,也開啟台灣內衣量產的歷史,台灣自創品牌「心心內衣」就此誕生。

代理國外品牌 拓展業務

台灣奧黛莉總經理林聖恩表示,當年創辦人蕭秀靜與陳克文同心協力開創事業,以兩顆真摯的心經營心心內衣,這也是心心內衣名稱的由來。隨著事業的發展,現任總裁陳克文擴大建廠,並開始量產女性內衣,為了讓產品更加多元,除了自製之外,亦積極爭取國外知名內衣品牌的代理權。

心心40年 改名奧黛莉

奧黛莉EASY SHOP特色在於鮮橘色的外觀,現在EASY SHOP深入台灣各個角落,多以三角窗的地點塑造出獨特的品牌形象。

隨著業務不斷拓展,心心內衣也跨出台灣,邁向國際,在1989年到珠海設廠,並引進國際知名內衣品牌,包括barbara、ravage與日本的himico,讓台灣更多女性有機會接觸國外內衣流行的脈動,但與此同時,華歌爾、黛安芬等國際大廠,挾著雄厚的資金在台灣市場進行強勢媒體宣傳,成功搶佔大多數的內衣市場,本土內衣品牌受到很大的威脅,在心心內衣成立40週年,也就是民國86年,心心內衣決定進行極大的轉型,改名奧黛莉重新出發,在國際大廠的夾殺下,重新在台灣內衣市場創造另一片天空。

林聖恩說,在心心內衣成立40週年時,選在這一刻,決定打出自創品牌奧黛莉,公司亦更名為台灣奧黛莉股份有限公司,以台灣自創的奧黛莉(AUDREY ),和國際內衣大廠黛安芬與華歌爾一較高下。

林聖恩指出,當年在規劃奧黛莉定位時,主要是參考女性內衣流行的發源地—法國巴黎,以法式設計風格為主軸,打造符合東方人體機能的各式內衣,奧黛莉的品牌精神在於讓身體享受美麗,Enjoy Your Body,讓女性穿上內衣時同時感到舒適,又可展現自信,2000年時,奧黛莉更一舉打破內衣界以百貨公司設櫃的慣例,走出百貨公司,設立內衣專門店,在當時可說是業界一大創舉,亦引發很大的震撼。

以內衣業7-11自許

而這個大改革,由陳克文獨生子陳宗雅負責規劃,在陳克文退居集團總裁後,陳宗雅正式接棒升任董事長,創造了EASY SHOP,讓40年的老店有了新的生命,自創內衣通路,以內衣業的7-11自許。

在百貨公司設置內衣專櫃,雖然可以利用百貨公司川流不息的人潮,帶動業績,但林聖恩分析,由於通路掌握在他人手中,對內衣廠商來說,位居弱勢地位,以其他先進國家為例,內衣專門店相當普遍,消費者接受度也很高,因此,奧黛莉開始推動內衣概念店EASY SHOP,耕耘自己的通路。

而EASY SHOP並不僅銷售內衣,而是以內在美出發,再延伸至外在美,包括保養彩妝、時尚配件等非內衣產品都是EASY SHOP提供的商品服務,建構出內外均美、豐富多樣的女性時尚概念店,目前EASY SHOP在台灣已有超過200家的分店,四處都可見到以亮橘為店舖外觀主色的建築,而這個橘色風暴在這6年來,從城市吹襲至鄉村,引發台灣內衣通路新革命。

台灣品牌 打進亞洲市場

EASY SHOP在去年正式突破200店,並將成功的台灣經驗快速複製至亞洲市場。EASY SHOP在上海也擁有43個據點,並在今年1月進駐香港彌敦道,未來也計畫將觸角延伸到北京、深圳、廣州、泰國曼谷等內銷市場,讓台灣自創的內衣為全世界的女性帶來更多的美麗與驚喜。

貼身物 更貼心

記者卓怡君/特稿

每天打開電視,琳琅滿目、色彩豐富的女性內衣廣告躍然眼前,集中、托高多種機能已成內衣最基本訴求,但阿嬤時代的內衣可就沒這麼花稍,近50年來,台灣內衣在款式、材質、功能都有很大的轉變,而奧黛莉的發展,也正好是台灣內衣變革的縮影。

在民國40年代,民生匱乏,當時內衣在國外已行之有年,但對台灣婦女來說,內衣屬於奢侈品,一般人幾乎都買不起,也穿不起。

到了50年代,台灣經濟開始朝工業化轉變,加工出口區陸續成立,人民生活逐漸改善,都會女性趕時髦,在這時候也開始學習國外仕女穿著內衣胸罩,但內衣仍算是中上階層婦女的消費品,當時內衣款式大多以棉布為主要材質,棉布並無彈性,必須量身訂做才能符合體型需求,而奧黛莉創辦人蕭秀靜在當年就是靠著一針一線縫出客人訂做的內衣。

到了70年代,彈性尼龍布及拉鍊等工業化材質發展,內衣也有了重大改變,大量合成布料降低成本,內衣價格不再昂貴,並因為布料的多元,內衣也擺脫過去以膚色、黑色、白色的基本色系,有了更繽紛的色彩;進入80年代,台灣經濟快速發展,女性對於自我更為重視,而內在美便成為追求自我的一項必需品,內衣設計也更為大膽,尺度放寬,襯墊或鋼圈大量被運用,這時的內衣世界進入全新的階段,內衣不再只是內衣,有了更多心靈層次的追求與滿足。

到了90年代,內衣布料推陳出新,加入許多新科技產品,此時微纖維(Microfibre )問世,被稱為「第2皮膚」的微纖維成為女性內衣的主要材料,在女子內衣的歷史上再創輝煌。1997年,杜邦推出革命性的超彈性纖維(Lycrasoft ),使內衣既緊貼體型,又毫無束縛,舒展自如,又引發一陣超彈性纖維流行風潮。

4大功能區塊 百家爭鳴

時至今日,內衣市場百家爭鳴,可略分為機能、舒適、情趣、流行4大功能區塊,近來集中托高機能、大V型的低胸設計,訴求性感的內衣成為目前市場主流,除此之外,特殊話題的成功炒作也是影響內衣流行風潮的主因,10年前台灣風靡一時的紅色內衣,當時奧黛莉便推出開運內衣系列,還在民國86年申請專利,8個月內創下了銷售100萬套的紀錄。

專門店 更吃香

記者卓怡君/特稿

以往,婆婆媽媽挑選內衣的地點就在人來人往的菜市場,害羞地把內衣拿起來隨便比劃一下,根本不試穿就付錢購買,但現在,在內衣與通路業者的努力下,內衣試穿空間越來越貼心,婆婆媽媽挑選私密內在,也不必再遮遮掩掩。

內衣商機 年200至250億

台灣內衣市場1年規模在200億元至250億元左右,若以有無品牌區分,知名本土品牌市佔率約50%、國外進口品牌佔10%,剩下40%則包括在菜市場、路邊攤等小品牌或無品牌內衣,在品牌業者每年以銀彈攻勢大打形象廣告下,消費者對於品牌要求日益提升,品牌內衣的市場佔有率亦急速竄升。

女性對於美的追求,從古至今,不曾改變,內衣市場也不斷蓬勃成長,在過去,女性可能2年至3年才買幾套內衣,但現在不少年輕美眉或是熟女,每季為自己添購新款內衣的比例愈來愈高,看好內衣市場的潛力,百貨通路這幾年便很重視內衣區的規劃與設計,抓住內衣特區大做文章。

包括衣蝶、遠東百貨寶慶店、新光三越A4館、環球購物中心皆特別設計內衣主題區,去年衣蝶更是砸下6000萬元地重新打造全台最大的內衣賣場,找來頂級設計師陳瑞憲跨刀,重新開幕後,內衣區業績至少成長30%。

奧黛莉表示,台灣內衣市場若以通路區別,專門店通路佔比最高,達到35%,百貨則佔15%,量販店為15%,經銷商開設店舖佔10%,菜市場及路邊攤佔15%,郵購、網路購物、電視購物等虛擬通路佔10%。其中奧黛莉在自創品牌部分就以專門店為主,業績持續穩定成長,佔年營業額80%,奧黛莉代理的進口品牌內衣,由於價格相對較高,以百貨通路為主。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