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漂泊的村莊 柬埔寨的洞里薩湖

淑婉 撰文、攝影

人氣 25
標籤:

柬埔寨四季如夏,既沒有颱風,也沒有地震;呈長形的洞里薩湖位於心臟地帶,具有天然調節水庫的功能,可說是是柬埔寨的生命泉源。元朝的周達觀來到這裡時,將洞里薩湖叫做「淡洋」。據說這個名字的由來,Tonle Sap是來自希臘文「海」的意思,可見這湖有多大了,當然也是中南半島上的第一大淡水湖,而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吳哥窟就座落在湖的北面。

當春臨大地的時候,湄公河匯集了來自中國境內青康藏高原融化的雪水,從北到南貫穿整個柬埔寨,成為柬埔寨最長的河流。到了金邊,湄公河分支出一條洞里薩河。原本是東南流向的洞里薩河,每年的五月至十月雨季時,因水量加大,改變了水流的方向,轉為流向西北方,注入了洞里薩湖,這時湖面面積可達一萬一千多平方公里,水深達九至十六公尺;等到十一月至第二年四月的旱季,水深就只有一、兩公尺,湖面縮小為三千多平方公里,湖水便順著洞里薩河流出,這時水流轉向東南,經由越南流入大海。

人們問洞里薩湖有多大、有多深,那就要看天候來決定,它會隨著季節變化而起落。這種懸殊的變化,使得旱季時露出的湖底淤泥成為播種早稻的良田。雨季時,藏匿著昆蟲及微生物的雜草沉入湖底,又成了滋養魚類的天然飼料。

當船在湖中行駛,不時會有魚兒自動跳到船上來。洞里薩湖有兩、三百種淡水魚類,數量實在不少,其中有種筍殼魚細嫩鮮美、骨刺又少,是國際市場上的熱銷貨。當地居民喜歡把筍殼魚先曝晒在太陽下讓它半熟並些許腐化,再用鹽醃並密封上數個月,俗稱臭魚,是他們的最愛,也是送禮的良伴。不過因為吃起來很鹹,一般華人都是敬謝不敏的。

隨時隨地的漁獲量,不僅源源不斷,亦可外銷。

由於盛產魚類,這裡聚集著許多靠湖為生的人家,組成了獨特的水上村莊。不過,「村莊」其實只是一種叫法,並沒有行政上的約束,因為村子裏時常有船家加入或離開,來去自由。

湖畔的村落有住家、學校、商店、郵局、醫院、加油站,甚至教堂皆搭建在水面上,形成特殊的聚落景觀。岸邊高腳屋式的房子可以「整間」用船拖走,或是用卡車搬走。每當雨季來臨,湖面擴大,碼頭離市區只有九公里;但到了旱季,距離就變成十七公里了。而其實所謂的碼頭,也不過是任何一個船可以靠岸的點罷了。

水上的教堂,心靈的寄託。

岸邊碼頭人來人往,悠閒自在。

這裡的水上人家有兩種,一種居住在岸邊,以高腳屋爲主,一種就直接住在船上。也有不少越南僑民,據說是十八世紀中期移居過來的。雖然生活在同一水上村莊,但他們與柬埔寨人之間還是有所區分。一般越南婦女戴尖頂圓帽,過黃曆年期間門前會貼紅色的春聯;而門口一側立著一尊高高的神龕則是典型的柬式標誌。一個村莊有兩種語言,平時,這兩族居民各說各的語言,過著相安無事的平靜生活,也是洞里薩湖的一大特色。

漂泊的村莊,也有買賣的市場。

居住在高腳屋或船屋上的水上人家,都是屬於漂泊的一群,吃、喝、拉、撒等,全賴洞里薩湖的湖水。除打魚、種菜、種水稻之外,村民們還在船上養豬,豬舍也乾乾淨淨,幾乎沒什麼異味,水上養豬已經成為洞里薩湖的又一景。當然,最吸引觀光客的還是湖中店家休息站,可供遊船暫停,體會一下水上人家的生活,採購紀念品。

種著美麗盆栽的漂亮房子,是一間吸引觀光客的特産店。

終日與水爲伍的洞里薩湖小孩身手矯健,全身曬成赤銅色,經常就光著身子跳進湖裡徒手抓魚。為了取悅遊客,他們在混濁的湖水裏上下翻騰,渾身濕透,目的只為了遊客手裏那空空的礦泉水瓶,還有那一、二美元的施捨。每當遊客遞過來一個水瓶,或是一美元,他們就快樂得拍手叫好,高興之餘,還不忘雙手合十,用英語向客人表達謝意。

終日與水爲伍,靦腆純真的洞里薩湖小孩。

村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當夕陽的餘暉照射在煙波浩瀚的洞里薩湖上,一日將盡,而知足常樂的孩子們划著小船回家,一副與世無爭,與大自然合而為一的樣子。那麼,家在「漂泊」的村莊,不也是另一種生活樂趣嗎?@*

夕陽西下,小學生放學划船回家。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紅色高棉在柬埔寨行兇的史實
越裔美國教授呼籲華人退出中共
唐天之:中共輸出邪惡  毒害國際  跨國丟人
自由西藏代表﹕真相為燎原星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