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亞裔移民中印度人最富有

標籤: ,

【大紀元8月26日訊】(亞洲時報 Siddharth Srivastava新德里撰文) 衆所周知,來自墨西哥和中美洲的人在美國的非法移民中佔據大多數。不過,美國國土安全部移民統計辦公室(Office of Immigration Statistics)近日公布的報告顯示,印度移民在2000-2005年期間創造了133%的最快增長,大有趕超拉美非法移民之勢。

據估計,美國生活著260,000未登記的印度人;而在美國非法移民排名中,墨西哥、薩爾瓦多、危地馬拉搶佔了前三位,其中墨西哥有著近600萬的非法移民。美國2000年的人口普查發現,在美的印度總人口爲160萬。

通過比較數據,人們還會發現一些關於在美印度人(無論合法還是非法)的有趣信息。在亞裔移民中,印度人是最富有的:他們的年平均收入爲51,900美元,超過了日本人(50,900美元)。印度人的收入不但高出美國的年平均水平(37,057美元),也把亞裔美國人的年平均收入(40,650美元)拋在了後邊。

作爲美國第三大亞裔人種,印度人的數目僅少於中國人和菲律賓人,但比南韓人和越南人多。在美國,來自這五國的人數至少各有百萬;他們一起組成了亞裔人口的80%。

這些爲數衆多的海外勞力,讓印度獲益匪淺:他們每年向印度匯去了超過200億美元的資金,佔全球匯款總額的10%。且不論是合法的還是非法的,墨西哥移民都在美國佔了最多數,但他們向祖國匯去的資金遠沒有印度人多。

在美國,從事管理、專業和相關服務行業的人中,印度人所佔的比例最高—60%;而從事這些行業的亞裔美國人比例爲44%,全國的平均比例爲34%。

說到教育背景和專業成就,印度人顯得更加自豪。24.4%的美國人持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亞裔美國人的比例爲44%,而在美印度人竟達到了63.9%。此外,印度人的就業率也出奇的高。在美國,79.1%的印度男性和54%的印度女性構成了就業大軍的一部分。

觀察家稱,很多人因爲缺乏西方國家所需的技能而無法獲得工作簽證,造成了大量的非法移民。而對不少人來講,弄虛作假進一步膨脹了他們那種謀求更好生活的欲望。

在印度,由腐敗官員、政客等相互勾結而搭建的非法移民網絡已成爲年產值達5億美元的產業。總部在日內瓦的國際移民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相信,全球的非法移民每年創造了70億美元的利潤。

據估計,僅在印度旁遮普(Punjab)邦人口密集的昌迪加爾(Chandigarh)-潘切庫拉(Panchkula)-莫哈利(Mohali)地區,就有超過500家移民咨詢機構(包括合法和非法的)。

在印度已破獲的多起移民造假案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知名邦格拉(bhangra)歌唱家達雷爾•馬哈蒂(Daler Mehndi)的哥哥沙姆希爾•辛格(Shamsher Singh)也被捲入。作爲一個簽證團夥的頭目,辛格涉嫌向想移民的人士收取超過3萬美元的現金,把他們招入弟弟的舞蹈團,以確保能拿到前往發達國家的簽證。而一到達目的地,這些舞蹈團的成員立即集體失蹤。

在最近的另一起案件中,一個喜馬偕爾邦(Haryana)的導游企圖率領一個由30個年輕人組成的邦格拉舞蹈團前往南韓首都首爾,却被當局發現這些成員無一懂得舞蹈節奏而攔下。在另一起案件中,旁遮普邦的一個女子板球隊剛抵達倫敦,就發生了5名成員失蹤的事情。

前不久,印度外事服務處(Indian Foreign Service)秘書拉克什•庫瑪爾(Rakesh Kumar)因攪入販賣人口而被印度外交部解除職務。這是移民案件中遭處理的最高級別官員。

庫瑪爾面臨的罪責,與他擔任印度對外文化關係理事會(Indian Council for Cultural Relations)總幹事有關;該機構負責挑選那些能代表國家進行外事演出的藝術家。庫瑪爾被控在組建一個15人的邦格拉舞蹈團時違規操作,導致其中9 人在一抵達柏林便告失蹤。調查該案件的中央情報局(Cent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懷疑,這九人均向庫瑪爾繳納了近10,000美元的費用才得以出訪德國。

多項調查顯示,大量合法和非法移民使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得益。如果沒有來自中印兩國的專業技術人員(如軟件工程師、護士、醫生)及低收入勞動者(如電工、司機和家政工人)的輸入,這些國家就會陷入困境。專家們認爲,目前的任務之一就是把有合法理由進入美國的移民從那些偷偷摸摸的偷渡團夥中區分開。

在過去幾年裏,蓬勃發展的印度經濟,吸引了不少在美失業的熟練工程師和因配額减少而工作簽證無法續簽的印度人。他們紛紛回到祖國,尋找工作機會。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賈格迪什•巴格沃蒂(Jagdish Bhagwati)爲代表的人士强調,全球化運動應該是毫無限制的,互惠互利的;爲此,他們應取消對非熟練工人的移民限制。另有人認爲,關鍵在於創造一個適宜的教育和技術培訓環境,讓找到工作的他們爲所在國的繁榮做出應有貢獻。

而在此實現以前,仍會有很多人爲嚮往的生活而甘願去冒偷渡的危險;而全球化依然是一場有人得有人失的游戲。

作者Siddharth Srivastava是一名駐新德里的記者。(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汶萊高球公開賽首日 台灣三選手並列第二
前港府官員建議檢討輸入中國新移民計劃
台灣撞士 今戰日本
外來魚類 鳥松溼地殺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