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詞創作

巫石吉:傳承一份美麗願景的典範

最近收到退休同事寄來的一篇李家同教授的文章:【癌症細胞】,是以多媒體製作成的,李家同教授寫的這篇文章我曾拜讀過,因為在大紀元副刊專欄裡,他的文章專欄剛好在我的隔壁,偶爾會順便拜讀他的大作。

我的文章並非受他的影響,自從寫作出書與人分享以後,生活需求就越來越簡單,日常開銷越來越少,很奇怪的,精神生活卻越來越滿足富足,擔任公職人員已經是很慶幸知足的事情,還有寒暑假可以讀書寫作出書與人分享,該知足當下愜意的生活,行有餘力對於社會做更多的付出,才會讓後人有較好的精神生活。

生命中除了賺錢之外,似乎還有更重要的追求才是,向內尋求精神的追求也是無止盡的啊!

日本首位防衛大臣小池百合子說到:「二十到三十幾歲,是人生的『input期』,應努力投資自己。趁著這段體力與好奇心都最旺盛的時候,積極學習,充實自我。」

到了四、五十歲,則進入人生的「output期。」年輕時所累積的知識、經驗與能力,都在這個時期盡情發揮,人生最耀眼的光芒,也都在此時散發。

自從寫作出書以後,省吃儉用的金錢一大部分用在這上頭,雖然沒法賺到錢,卻賺到人生的分享與快樂,每當將書捐給圖書館時,才覺得自己也有能力回饋社會,這是中年過後的心領神會,如果從老子所言:「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多加體會領悟,鐵定會有不少精神上的收穫。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本是兩種心境的追求,學習貴在精益求精,日新又新;道的追求卻非如此,貴在去腐存菁,何時體會到真正的捨,才會有真正的得,精思入神的大道之美,盡在化腐朽為神奇的捨得當中,汲取精神智慧大海裡的一瓢飲,彷彿在追求「在一多中求統一,在統一中求一多。」

暑假中有一天到本縣清溪文藝學會前輩伍老師家裡,聊天以及請益所作拙書相關事情,剛好他也買了數量頗多的好書,希望贈閱給愛書人,並希望晚輩閱讀後將讀書心得寫成文章,廣為將書裡的精髓與人分享,我當場表示非常樂意,並會將書閱讀完後轉贈給愛書人,繼續傳達伍老師的這份厚愛。

伍老師與伍太太均為剛退休不久的國中主任,喜歡閱讀好書,並對於推廣本縣藝文書畫風氣不遺餘力,難得他感受學生閱讀的重要性,花了一萬多元買了一書櫃的好書捐給任教的學校。

找到具有相同氣味的愛書人,確實是人生一大樂事,每次從愛書人身上體會到與自己氣味相投的「書感」,這名詞代表對於讀書的感動感懷,以及愛書人尋求與人分享的那份讀書人的風骨!

家裡雖然在夏季高溫裡,平時只開電風扇,盡可能少喝飲料。我們也越吃越簡單,減少不必要的開銷,期待將省下來的錢,作為寫作出書與人分享的經費。

那天我看到伍老師穿著陸軍綠色汗衫,只吹著電風扇,把窗戶全打開讓空氣流通,他的工作室在一幢大樓的七樓公寓,喜歡靜靜的讀書創作,他跟我談到:「年輕時度年如日,老年後度日如年。」對我而言頗多感觸,似乎生命中尚有不少智慧高雅的長者,足以作為晚輩的典範。

伍老師夫婦、李家同教授與其同學老張,他們都是衣食不缺的社會菁英,卻能知足滿足地過簡單簡約的生活, 希望將有限的資源與人們分享,如果這個社會多了這些人,想必台灣會越來越好才對,與自己常提到的「美麗願景」,似乎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好山好水不該任我們遊賞,我們不能生活得太好,更不該是癌症細胞。應該將好山好水留給下一代,把好的精神,好的智慧,好的典範留給後人去繼續發揚。@

(http://www.dajiyuan.com)